当“明师”比当名师更重要,因为名师在“名”,要做名副其实的名师首先要做“明师”。“明师”就在于要明白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教师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才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人民。

作为教师在教坛耕耘一辈子,要当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老师不容易。有些老师从教十几年还不知道怎么“教”,思维混乱;有些老师从教几年就摸索出了教育的“道道”,树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规划了自己的成长之路,预设了自己的发展计划,开出了自己预期的成就清单。这样的老师就是明白之师。

要做“明师”,我提倡教师要做好四个研究:研究自己、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育内容、研究教育方式,避免功利性,做一个头脑清晰、明白的老师。

要研究自己是为了“知己”。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的是能力,是方法,实现的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学会研究自己,做到“知己”。要明白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如何,自身有哪些特长适合教育教学发展,自身有哪些不足对教育教学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自己的个性是否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自己是否善于创新、调适、解压、学习。研究自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更好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顺应学校的发展。

要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做到“知彼”。如果教师不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即使花再大的力气构建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一定好。我所说的研究学生,不仅要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学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家庭教育程度等进行深入了解,更要及时掌握学生生理心理的随机变化及其原因,并随机处置。

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教师都会对所教的学生产生影响,但总有一些教师能够对孩子产生更加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并伴随学生的整个人生。这些老师的特质在于他们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心灵相通,情感相融;在知识传授方面更加愉悦顺畅,帮学有道,请教和指导很自然形成常态化;在关系处理上亦师亦友,尊卑有度,也更加游刃有余。这样的教师就是因为善于研究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而且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学生。所以,研究学生是长期要做的工作。

要研究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不仅是指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学科德育。教材版本、知识结构、单元体系、章节内容、相互衔接关系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讲什么、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作为教师要研究的第一手内容。我们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恰当地渗透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研究如何教学生之间团结相处、尊老爱幼、宽容大度、相互帮助,要研究如何教学生敬畏英雄、崇尚知识、尊重科学。这些都是教育内容,往往被很多老师忽视,我提倡要把学科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这是教育者必须要研究的,从为党为国培养人才的角度上讲,加强德育比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

要研究教育方式。有了教育内容,怎样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效应?这就是一个教育方式的问题,是技术活。作为学科教师要在课堂上研究如何有机地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品德教育,作为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歌咏会、诗歌会、艺术展演等形式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每位老师还可以通过谈心、交流的形式进行德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全体教师都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既然在教育这个大海里遨游,就必须学会深潜、上浮,还要学会自由翻转。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更多的教师越来越注重研究,努力使自己发展全面、能力超强、有特色、有成果,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爱国情怀的好老师,做有志、有知、有智的明白之师。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泾洋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