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其教育体系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某一项专业技能,偏重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行为养成、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有效培养,因此,容易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高。本文对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 综合素质提升 双高


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重点看,高职院校着重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部分院校虽提出全方位人才培养方案,但实际运用效果不佳。在实际中仍以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为重点,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从考核重点看,“德、智、体、美、劳”五项中高职院校普遍只重视“智”,即成绩考核机制。并没有明确制定其他四项的考核机制,或有机制但实际影响甚微,仅以学科成绩作为颁发学历证书的依据,未能有效处理学生学习成绩与“德、体、美、劳”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职业素养的有效考量。

从培养机制上看,缺乏系统、统一的机制对高职专业特点、学生基本情况的有效融合,学生专业教育、职业素养培养、行为养成和创新意识教育等多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融合。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养,职业素养、创新意识这两项职能基本上由辅导员负责,因此,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

从培养内容上看,当前高职学生培养仅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培养内容、形式相对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仅依靠一些学生活动、比赛、讲座等短期且不稳定的方式,未能形成常态化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完善现代职教内涵的新途径。大学生群体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创建“双一流”高职院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内外潜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新途径来改进工作方法。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需求,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

“双高建设”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机制的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通过弹性学分教育、劳作教育、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于专业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融进校园活动。

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模块的研究。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综合素质中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培养6大模块。通过6大模块的优化,科学设置模块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思想道德建设

作为当代大学生,其使命和精神在于追求真理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先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应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健康的身体,又具有健全的思想。

2.职业素养培育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很多学生在跨进大学之门后容易松懈,没有了高中紧锣密鼓的课业安排,多了很多空余时间,学生并没有有效利用和规划这些空闲时间。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所谓显性职业素养,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热爱一份工作的前提是精通这项工作,如何让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产生认同,这就需要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与社会需要相符合,通过课程教育与实践培训,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同感等职业素养。最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隐性职业素养体现在做事独立、有责任心、敬业守信、团队合作意识、职业操守等。而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来分析,很多大学生恰恰在隐性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不足。

3.行为养成教育

完善大学生行为养成制度。学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度成为行为养成教育的首要环节。通过制度落实行为习惯考核,在课程上、实践锻炼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制度育人。

4.创新创业教育

(1)转变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近年各高校的一大热点话题。为了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有力措施,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受众面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需要顶层规划、整体设计和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构建“通识课+专业课+个性发展课+创新创业课”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引导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以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达到预期要求。

(2)建立弹性学分制,对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改革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不单纯以课业成绩计学分,建立弹性学分制,将创新创业成绩纳入学分统计。创新创业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一定的必修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个基础上,设立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加分项。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利发明、论文研究、创意作品、技能大赛、自主创业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方面等进行鼓励,同时,在时间上为学生解决制约参与创新创业的问题,学校需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例如延长选修年限等,为学生创造更加便利、弹性的学分获取条件。

(3)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不是盲目地开设课程,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在专业领域、行业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鼓励专业课老师兼任创新创业课教师,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充分挖掘适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通过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专业实质、掌握专业发展前景的同时,启发其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在所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开展更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活动。

(4)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建教师、学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能交流平台,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结合专业领域和研究兴趣组成参赛队伍,通过比赛指导、专业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多途径地对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实践锻炼能力进行培养,并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穿插创新创业教育。此外,学校还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为参赛学生提供便捷条件,鼓励非参赛学生参观学习,为更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互动平台。

5.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考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一项关键因素。随着网络等新兴事物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变少,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规范课程设置,配齐专业心理教辅人员,与时俱进课程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成为整个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方式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强化咨询服务功能

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普及力度,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成立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室、宣泄室,搭建线上咨询服务平台,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心理咨询。

6.人文素养培养

(1)用社会实践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社会实践除了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外,还在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学校通过组织“三下乡”“青春驿站”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体会志愿服务精神的魅力,从而转化为有担当、甘奉献的人文素养。学校层面可以广泛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奖励在社会实践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3)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经典文化是历经大浪淘沙后积淀下来的千古绝唱,是恒久的典范、精美的艺术和思想的宝库,它囊括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本真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正心到诚意,从格物到致知,从修身到齐家,从治国到平天下,中华经典传递着人类的朴实情怀、人生意义和终极追求,蕴含着滋养子孙后代高尚品性的丰富特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中华经典文化中很多思想充满了理性的大智慧,如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阐述了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的相应关系。孔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贵在使社会和谐稳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规范了为人处事的最起码美德。因此,围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二十四节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结 语

针对高职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提升,就必须预先从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培育、行为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等6个方面进行培养。由此,才能保证高职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素质教育活动中去,接纳正向思维,时刻保持向上向善的状态,同时自然地改正一切不良思想行为习惯。长此以往,高职学生就能适应不同岗位环境的规范要求,为企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岚.1+X证书制度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106-108.

[2]伍晓亮,武友德,赵晶文,等.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路与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7):38-39.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的建设,2018(10).

[4]刘凡,陈桂刚,姜立国,等.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构建六大育人平台[J].教育教学论坛,2020(7):6-7.

[5]陈英.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4):216-217.

[6]但汉彪.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15-216.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