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延安市洛川县教科体局迅速组织各学校积极行动,贯彻落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双减”工作调研指导,聚焦作业设计管理,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立足县域实际,探索提质增效,稳定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新形势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工作。经过政策学习、组织实施、问题收集、调研思考等过程后,着手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治理体系的构建探索。

县政府层面

主要的工作有: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全县“双减”工作相关《实施方案》,推动全县“双减”工作积极稳妥地实施。同时对在实施过程的调研中和专题座谈讨论会上收集的涉及县政府层面的问题:如从政府层面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事例,对教师进行奖励激励,提高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形成全民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减少非教学干扰使教师静心教书、安心育人;增加职称评聘晋升名额;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有计划地解决教师学科性短缺和高中教师补充渠道等问题,都及时纳入了政府的工作日程,研究对策进行解决。

县教科体局层面

严格执行国家“双减”政策,加强政策执行的检查督导和跟进落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评价、激励、惩戒机制,加强教师心理疏导,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加大教师招录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年龄、专业结构。加强城乡学校及教师的结对帮扶活动、尝试城乡教师轮岗制度,缩小教师队伍的城乡差距。严格区域招生政策,从生源数量和质量入手,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建设更多的智慧互动教室,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县教研机构层面

瞄准常态化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深入学校视导调研,指导学校积极做好常态化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研究、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办学质量提升思路梳理等相关的业务工作。成立高中、初中、小学、幼教4个学段各学科的“学科工作室”,通过“线上同步教学分享”和“线下课题研究统领”等措施,组织和引导对全县2800多名一线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开展“双减”涉及的各教学环节的课题立项研究,发挥学术研究中枢、教师成长平台等教研引领功能。健全完善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及时组织外出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督导和规范学校的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工作,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双减”工作的落实。

学校层面

学校是“双减”工作的主阵地,担负着“提质增效”的主要职责。通过对全县校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的培训,我们从“学—教—管—谋—延时服务”5个层面同步推进,着力促进学校质量提升,从提质的过程中,落实“双减”工作。

1.关注学生的“学”。在学校质量管理中管“教”不管“学”,或者不会管“学”是很多学校都有的普遍问题。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抓“教”的这一边成效不尽人意是必然的。而就学生的“学”的管理来说,涉及“学前”——前置学习、预习后对新知识的梳理、相关学习工具的准备,“学中”——听讲思考问答交流、用思维导图记录学习笔记要点,“学后”——按基于遗忘规律的“四清练习法”复习巩固、促进知识内化和整理归类,总之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训练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品质。

2.引导教师的“教”。对于教师的“教”,学校相对要做的好一些,“双减”的前提是课堂提质增效,但提质增效不是只抓课堂就能达成的。常态化课堂质量的提升,需要通过长期抓教前、教中、教后的管理才行。其中,“教前”——学校通过诸如专题讲座培训、执教能力培训、行动研究培训、课题研究培训、才艺技能培训、师德修养培训等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个人也要善于学习积淀(课标教材、重点难点考点)、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备课、集体备课、目标)、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前置学习辅导等,以胜任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中”——组织尝试教学模式运用、课型教法研究、带着任务和目标听课观课等。“教后”——养成及时教后反思的习惯、记录有价值的教育叙事、通过问题驱动进行学习研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动机等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把发展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

3.夯实学校的“管”。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纠正学校教学管理只管“教”不管“学”这种一条腿抓质量的情况,对教前、教中、教后、学前、学中、学后等环节都要因校制宜地实施有效地管理。

同时要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执行“三表”(课表、作息时间表、大课间体育活动表),做到零起点教学,均衡分班。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加强基于“遗忘规律”的单元作业、学期作业的整体设计;创新作业类型、作业评改方式、作业反馈与辅导方法,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非毕业年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等其他各类考试;合理运用考试结果,不得公开名次和等级,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家长知晓学生学习情况。规范教辅资料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4.重视校长的“谋”。城乡学校规模不同、班额大小不同、师资实力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家长助力不同、走读在校形成的师生在校时间不同,客观上决定了学校在质量管理上好多制度、办法是不能照搬的。这时校长的“谋”对学校的引领和发展就至关重要。

校长要善于从内部分析自己学校存在的优势、劣势,从外部分析自己学校面对的机会、威胁,如城区班额大的优势、劣势;乡镇学校班额小的优势、劣势;乡镇学校师生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城区走读在校时间短的劣势,等等。校长的思路清楚了,学校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师生也会觉得轻松愉悦;反之,如果校长思路不清,指挥混乱,师生就会疲惫不堪。所以校长一定要吃透工作吃透校情,善于思考谋划,用资源的眼光,挖掘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引领和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5.切实做好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应承担的“有针对有实效地分类辅导”和“延时服务校本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功能中,“有针对有实效地分类辅导”得要关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个别辅导和理解巩固,通过分层布置作业、分类个别辅导,分类关注全体学生让延时辅导有实效;同时要兼顾组织前置自主学习(预习等),让下一节新课的教学高效率。“延时服务校本课程多样化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方面,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尽可能地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积极地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让“课程体系建设”在学校落地,让国家的学生核心素养标准和“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社会层面

通过多种途径,对社会和家长进行积极广泛的宣传,让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国家的“双减”政策。通过学校和线上培训资源,给家长进行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方面的讲座内容推送,引导家长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工作,避免“国家减负、家长增负”等不好现象的出现。加强家校交流,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的积极作用,举办家长课堂,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家校合作,建立和谐家校关系。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遥远。“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原有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的冲击也是直接的。“双减”工作的实施,在多个层级中都出现了好多新的工作,需要从上到下在工作的实施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解决消化,这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是一个新的学习和挑战。希望洛川县顶层设计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这一治理体系的构建,可以引领“双减”工作有序、有效地实施。

作者单位:延安市洛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