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们下午几点放学?”

“我们现在大概六点半左右放学,因为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个小时课后服务。”

10月13日,陕西省“双减”工作第三联合督查组在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东关小学开展工作,督查组成员一边翻阅作业一边询问学生:“这两页多的数学作业,你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做完?”

“大概半小时就能写完,我们在学校写完作业,回家有时间就学学乐器或者绘画。”两名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咸阳市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凝聚部门合力,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学生作业减量增效、课后服务扩面提效、培训机构规范运行。

“三个课堂”助力教育提质增效

“双减”的初衷在于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咸阳市立足“三个课堂”建设,将课堂教学回归育人主阵地,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外“加餐”问题。同时,咸阳市各区县学校在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中都运用到智能平台和线上学习系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线上批改作业、网络云授课成为日常,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此外,咸阳市大部分学校还制订了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作业量。10月12日下午,记者在咸阳铁小看到,教学楼侧面的电子显示屏上公示着各年级的作业布置情况,除必做作业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进度制订了选做作业,大大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像咸阳铁小一样,该市其他学校均在作业内容上坚持问题导向,严控作业量,加强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研究,科学设计探索趣味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有意识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思维支架。

丰富和深化“第二课堂”,是咸阳市自2014年起就开展的一项探索,“双减”政策进一步推动此项活动深入发展。记者在咸阳长庆子弟学校了解到,该校连环画社团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的双重文化培育体系,“雷锋精神系列”“延安精神系列”“石油精神系列”无不彰显着长庆学子对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稚嫩的笔触描绘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传统文化和伟大精神,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轻松掌握知识,提高道德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除在课后服务方面提质增优外,咸阳市教育局还鼓励各市县(区)、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今年暑假,泾阳县率先对此展开探索,多所学校试点暑期托管服务,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学校占地面积小、活动场地受限几乎是市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咸阳市各中小学“就地取材”,打造研学实践新模式。三原县东郊中学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块种植基地,按照不同班次种植各类蔬果农作物,种植基地旁还建有农耕文化体验馆,陈列着老式织布机、犁具和农作物样本等,展柜里摆放着老式票据和各种手工织品,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了。长庆子弟学校更是将油田企业打造成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学校里超过60%的学生都是石油工人的子女,参观油田展览馆、车间和实验室使他们体会到石油工人的艰辛,感受到了“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石油精神。学校还将石油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开发成校本课程,将“无惧无畏、实干兴国”的思想融入日常教学,打造专属于长庆子弟学校的“第三课堂”新模式。

多措并举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

“我们已经把家长预付的钱全部退回了。”10月12日,陕西省“双减”工作第三联合督查组来到咸阳与伦教育培训机构检查时,机构负责人说,“目前所有教室及公共区域都安装有监控系统,家长能随时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在公共区域设置公示栏,将所有在职教师的个人信息、教师资格证、机构营业执照等信息进行公示。”

据了解,咸阳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向非营利性机构转型,教育部门重拳出击,严把培训机构转型大关。咸阳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742所,学科类379所,截至目前,已有176所登记为非盈利性机构,非学科类363所,压减学科类机构83所。各地区积极响应,7月以来,仅兴平市就先后联合各部门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活动3次,关停校外培训黑机构93所,注销有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所,关停办学条件不达标义务段民办学校1所,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在具体管理中,咸阳市利用“黑白名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以武功县为例,7月以来,该县共发布“白名单”机构72所,“黑名单”机构10所,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实施动态管理,不定期更新,相关信息全部录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家长可以登录网站随时查询。全市各县各科室包片包县明察暗访,成立专班拉网排查,2021年依法取缔无证照培训机构295家,逐步优化教育环境,保证校外培训机构的合法合规。

为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出现“卷钱跑路”等问题,教育部门对已预收费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严密监控,为落实机构收退费及资金流向问题,渭城区率先与银行合作,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平台涵盖了“信息备案”“机构列表”“课程列表”“风险预警”等多项内容,一个平台可浏览多个培训机构动态,真正做到标准化管理,让培训机构的资金“笔笔知来处,分分晓去向”。

当督查人员问及培训机构教师人员变动情况时,该负责人说:“原来机构有二十多名专职教师,后来流失了一部分,留下来的教师工资也大幅缩水。”针对培训机构教师面临的裁员风险,咸阳市协调中国人寿及相关用人单位主动接纳培训机构教师再就业创业,解决原培训机构人员的就业问题。

“目前周内几乎没有补课的学生,周末大概有一百二三十人。”与伦教育机构负责人说,“转型非盈利机构的营业执照办好后,我们会转变成小班教学,缩小规模,虽然现在补课人数锐减,但我还是会做下去,回归教育的根本和初心,让学生和家长都放心。”

疏堵结合促“双减”持续落实

记者在三原县独李镇独李小学了解到,家长和学生对“双减”政策接受程度较高,学校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置了足球、合唱、经典传唱、课间操等课后活动,制订科学设计作业、基础作业、拓展作业等三个不同维度的作业,并且倡导书面作业教师先完成,预估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精准把控作业量,增加动手作业和探索类作业,学生在校完成后甚至不用背书包回家,大大减轻了家长负担。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学校也面临一些困难,“双减”工作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的双重考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以课代训、以赛代训,研讨、备课、审核、作业公示等流程也消磨掉大量精力和时间,教师工作量倍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咸阳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重新核编,根据各市县(区)核编情况合理调剂,有效缓解了部分县(区)编制紧缺问题。在教师招聘中向体音美等学科倾斜,2021年咸阳市招聘教师386人,有效解决了教师数量不足的短板。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咸阳市查处校外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8起,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制定实施办法规范收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教师补贴。在这样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咸阳市现有741所义务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覆盖率达100%。全市各中小学结合城乡差别、学段差异、个体不同,制订不同服务方案,逐步落实“一校一案”模式,实施“答疑解惑、素质拓展、张扬个性、阅读铸魂、强身健体”五大服务模块,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供给。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