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7月,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时,国家将“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至此,近年来措施最硬、要求最严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全面展开,一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当前教育发展正处在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学生文化认同更加多元、管理体制机制变革不断加速的新形势下,教育面临着来自社会、行业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在这种变革中,教育行业违背育人规律、激化社会矛盾的事件时有发生。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群众教育需求,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倾力推动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应该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教育首先要回归善良的初衷。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处理好教育各方矛盾和需求,教育不仅要继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也要适时反省改过,守住初心。即使在教育发展中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模式,教育也要坚守住传播思想、弘扬真理、塑造灵魂、教化学生的本真目的,涤除在教育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教育成为纯粹的教育,还教育以纯洁本真的模样。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真正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管理、效果考核、评价导向中全面彰显教育的人文性、多元性、差异性,杜绝非教育的行政干预和事务干扰。教育者要坚守住“立德树人”的从教初心,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师者仁心,摒弃杂念,专心育人。

其次,教育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教育不是为了如何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不能“只问结果”,其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决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好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这个温度既不过低,也不过高,当如春风拂面、春雨润心,让人感受到舒适和惬意。对受教者而言,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崇高理想的激励下,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掌握生存生活技能,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形成正直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对施教者而言,要坚持“有教无类”原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既不漠视不理,也不苛责苛求,使教育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状态。

最后,教育要坚持自身的规律。教育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其艺术属性要求教育必须要改革、能创新、有个性,而其科学属性则决定了教育必须求真知、守规矩、讲共性,因此教育工作中必然要遵守和坚持规律。作为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坚持按已经探知的规律办学、管理和育人,同时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规律在教育管理中的指导、促进和匡正作用。作为教师个人,则要守住规律、用好规律,并不断充实规律、发扬规律,通过全面践行教育规律让教育发生得“恰到好处”,教育的效果“刚刚好”。

教育是一项影响持久且深远的社会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所有相关者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因私害公,特别是决策者们应该要站在足够的高度,面向长远的发展,客观审慎地观察、思考、研究、决策,以固根本、保发展、利长远的务实之举,用心用力办好有良知、有温度的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