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一颗刚刚开始发芽的小种子,这颗种子是否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养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养分,德育则是决定幼儿的成长方向和身心健康。

一、自主游戏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这体现了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发展智力、在游戏中培养情感,游戏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当然,游戏也有不同的类型,从游戏的形式和幼儿的体验,可将游戏分成两种,一种是假游戏,老师设定游戏的目标、材料、玩法,幼儿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成相应的任务,老师变成了“导演”,幼儿变成了“演员”,戏结束,游戏戛然而止;一种是真游戏,幼儿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

二、自主游戏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玩”是最好的学前教育,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玩真游戏是学前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在自主游戏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

幼儿非常喜爱角色游戏,在游戏中会有家庭成员的扮演、故事角色的扮演、生活场景的模拟。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过程。游戏中幼儿会进行角色分配、讨论协商、计划情节等过程,幼儿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就会出现教育契机:游戏中与同伴沟通需要相互理解,才能确保游戏顺利进行;游戏中分工合作才能一起克服困难;游戏中友好提出请求才能更容易被同伴接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在自主或老师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表演游戏的形式,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提升了幼儿内在素质的培养。所以,游戏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能为幼儿提供实践品德行为的机会。

(二)在建构游戏中渗透德育

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因为材料的多变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百玩不腻,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锻炼手的技能、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最常见的建筑物搭建,幼儿通过讨论结合实际生活,搭建公园、停车场、超市、学校等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依照自己的构思动手造型,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解放双手、开放思维,不断地克服困难,有始有终,最后完成规划,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探索游戏中渗透德育

在幼教改革发展的今天,户外自主游戏才是幼儿的“春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下,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整理以及自我评价反思,教育也从传统的教学变为游戏课程,丰富的游戏材料为教育奠定基础。孩子们爱玩高跷、皮球、钻洞、攀爬、搭建、荡绳、滑索等游戏,在游戏前,幼儿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完成材料的搬运、组合;游戏中的各种探索行为也需要互助完成,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团结意识。进行荡绳和滑索项目时,幼儿会发现这类游戏需要耐心等待、有序排队,而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的一生影响巨大。遇到不小心摔倒的同伴,及时伸出“爱”的双手帮助伙伴,当有个别幼儿产生畏惧退缩情绪时,及时鼓励其勇敢向前。

(四)在骑行游戏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就是各类车辆,对于3-6岁幼儿来说,骑车是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从幼儿骑行的教育与成长发育视角来看,幼儿喜欢探索不同车型的骑行方法和挑战不同路面的骑行感受,在骑行游戏中,幼儿不但能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游戏中遇到车辆不足、过程中发生碰撞等问题,幼儿也能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自主协调先后顺序、骑行的方向、骑行的路线,认识路面的标志,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培养幼儿学会等待、协商、照顾伙伴、懂得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三、自主游戏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如果只是将德育的内容运用枯燥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不仅不能理解,还会很快忘记,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幅下降。所以,方式方法尤为重要。

(一)观察与分析

观察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任何有效的教育,都必须以观察和分析作为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教育。自主游戏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活动主导者变成支持者,从游戏设计者变成观察者。观察的目的是发现儿童游戏中的问题和教育契机,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到合适的策略。

(二)支持与推动

教师的支持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推动幼儿游戏的关键,而适时的介入是幼儿深入游戏的根本,介入的方法有三种:平行介入,是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者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思考,起到隐形指导的作用;交叉介入,是当幼儿需要教师参与或邀请教师参与时,教师参与角色扮演,通过角色的互动,起到支持游戏的作用;垂直介入,是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行为或攻击性危险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行为实行干预的显性指导。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介入方法,当幼儿出现不当行为,老师的示范介入可以直观引导幼儿学习,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介入游戏,目的就是支持和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回顾与反思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直观、生动的影像资料才能印象深刻,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幼儿出现普遍性问题时,老师直接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游戏后视频图片的展示效果更为显著,聚焦讨论发现的问题,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反思、实践、检验,从而逐步解决问题。

幼儿将自己的游戏故事和想表达的游戏内容用笔画下来,对游戏进行第一次反思;幼儿将游戏故事用语言讲给老师或者家长听,是第二次反思;当看到自己的画和成人的记录,是第三次反思,在日常活动中反复关注自己的游戏故事,是幼儿不断反思的过程。幼儿在不断回顾和反思中发现问题、提出想法,在互相学习和督促过程中达到教育目的,也能有效地将德育目标渗透。

(四)总结与提升

教育的过程就是师幼互动、沟通的过程,教育目的达成需要反思和总结,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进行沟通交流时,不断梳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会在倾听时思考别人的做法和想法。幼儿在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经历中,经验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满足。

教师在不断了解幼儿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成长,实现能力提升,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做好五件事:观察、倾听、对话、记录、反思,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倾听幼儿的内心世界、与幼儿平等对话、做好记录、进行有效反思,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达到德育有机渗透的目的。

孩子们的童年是最美好的时代,良好品质的形成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总之,德育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创建真游戏环境的广阔视角出发,深度研究德育在自主游戏中的有效渗透,真正从内心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作者系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