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我们国家在指导思想体系上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序幕;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又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形成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驱动新高考选人育人的大格局。新高考的实施推进中,表面上是对考试选人的评价方式、评价要求、评价导向等的优化,本质上却是指向于课堂教育教学主阵地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策略的变革、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等,最终指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新高考来说,不仅仅是考试内容体系的科学设计,还包括试题形式的创新,考查能力素养要求的重构,甚至评价思维、评价制度和评价文化等都需要重新审视。与新高考同向同行的、不可回避的就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能够符合新高考的评价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聚焦课堂、研究课堂,赋能课堂物态形式和教学形态的转变,让深度教学在每一节课都是进行时。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教育评价导向的转变,首当其冲就是要重构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由传统的“知识课堂”向“基于知识的能力素养课堂”转变,由注重“知识”转向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并能用知识认识世界、解决新问题。

虽然陕西省目前还没有实行新高考改革,但已经在基于新高考实施后可能带来的教育评价、课堂教学等进行积极探索,实施“课堂革命·陕西行动”。目前,陕西省打造的“三个课堂”本质上就是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度回应和课堂教学的再审视,就是以学定教、实施深度教学的学生本位的探索。这里笔者重点从新高考的角度来阐述深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以抛砖引玉。

◎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五唯”评价标准的长期主导下,我们的教学效能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知识和能力、素养不相称的局面。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学生的被动接受,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短效轻长远等教育的弊端,对当下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都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我们常见的复习课教学,无论是常规的期中期末考前复习,还是中考、高考要求下的系统的复习备考,“唯分”而把复习课讲成“知识强化课”等类似的现象时有发生。考试改革导向教学改革,目前的新高考命题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转变,但是我们的很多复习课依然还是通过不断的知识强化、不断的重复练习和机械刷题等作为复习课的常规动作,使得学生最后的获得的“知识”和实际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不相称,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也不能生成性地解决现场问题。

同时,常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还是比较多,教学情境不典型、活动探究不真实、小组合作不深入的现象依然存在,“虚假课堂”相对较为常见,老师关注到了新高考需要的深度教学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过于关注结果评价,不能放手去培育学生的能力素养,不能给学生营造真实的、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课堂环境,这种教育生态使得课堂教学重知识讲解轻能力素养培育,难以满足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 深度教学是对新高考的回应

杜威有一句经典名言: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东西没有被买走,不能说把东西卖掉了。同理,我们教的知识学生没有深度理解,没有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就不能说我们教得有效度。在新高考的评价导向下,我们的课堂教和学都在发生着潜在变化,新高考确定的“一核四层四翼”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测评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对高考的综合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深度的,直抵学生的思维和再认识。有效的、深度的课堂教学必须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意义教学和价值教学三者的统一。

基于新高考要求下的深度教学,涉及教学的价值观、知识观、学习观、过程观、评价观等教学的发展性问题,需要我们基于高考试题要素本身,链通高考命题“考什么”和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如下图),理清高考试题与这二者的关系,我们的深度教学才能指向和服务于新高考的评价和选拔。

(基于高考评价要求的“考什么”与“教什么”关系图)

深度教学解决的是基于知识学习过程上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是对当下高中课程标准提到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回应。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教学实施中,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中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中培育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聚焦生本,教学评价中贯通学业质量评价,让课程育人目标发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学全域中营造有深度的课堂体悟,让学生的理解进入深层,让高阶思维发生,让文化得以浸润,让价值观成为灵魂,从而使学生学科素养在知识结构化、思想体系化、能力表现化、经验连续化中得到真切的促进。

◎ 基于新高考的深度教学实施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开展深度教学,从教师角度分析,需要教师明确在核心素养目标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等问题。还要将教学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能够做到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辨析,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习过程进行建构反思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基于新高考的深度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改变培育学生与新高考评价要求同向同行的能力素养。深度教学的实施,是在回答“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是用来回答“怎么教”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指向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五育”融合发展,是对深度教学实施的回应。只有我们的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课堂中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贯通立德树人的要求,我们的课堂就定能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深度思考,也是深度教学的实施样态。在深度教学的价值追求中,上位要求是符合党和国家选人用人,中位要求是符合大学人才选拔的知识储备、能力素养等培育需求,下位要求则是符合新高考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的信度、效度、厚度、宽度,即怎么进行有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教学。如当前的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环境创设与开发、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课堂运用、教学中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深度学习的引导、高阶思维的培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贯通等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学习方式、学生培育策略变革等的探索,都是围绕深度教学的实施展开的,都是让基于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真实发生,并以“进行时”的方式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认识、新收获、新体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变革传统的课堂范式,落实深度教学,并不是说不需要重视课堂的知识讲授,也不是不关注成长需要的基本知识。这恰恰是对知识价值本身的关注,是为了让知识的价值彰显而“活”起来,只有把知识讲“活”,学生才能用知识孕育能力和素养,才能符合新高考评价的要求。

作者单位: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