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案”,“点单式”课后服务……《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全国各地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本期综合了陕西、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分享给教育工作者。

陕西:课后服务覆盖率100%

学生家长满意度均上96%

近期,陕西省狠抓“双减”工作,推进落实,各市县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截至9月24日,全省应开展课后服务学校(不含完全寄宿制学校,乡村学校、教学点统一按照中心校算)均已按照“一校一案”要求制订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100%。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342万人,覆盖率91.86%,其中每周5天均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323.08万人,占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总数的94.47%。根据教育部基础数据管理监测平台“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调查”显示,陕西省学生满意度96.14%,家长满意度96.25%。

西安:“一校一案”,确保课后服务全覆盖。西安市印发《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十条措施》《中小学减负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学校严格按照“双减”要求,狠抓落实。2020年至2021年,共投用新建、改扩建学校338所,新增学位32.44万个。两年共招聘教师15852名,累计投入8000万元,实施“校园长领导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培训校园长、教师47.6万人次,交流轮岗10654人,骨干教师交流轮岗率达50%以上,着力打造适应教育教学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全方位提升220所“新优质成长学校”。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规范与鼓励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治理工作体制机制。目前全市已注销48所培训机构,规范766所培训机构行为。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引导家长“思想减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理性对待校外培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生态。

西安市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和保障机制,所有学校完成“一校一案”的制订,上报备案。截至9月9日,全市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1271所,覆盖率达100%,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学生1181385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001074人,学生参与率84.7%;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82478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74694人,教师参与率90.6%。按照课后服务“5+2”模式,充分用好用足课后服务2小时,其中1个小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后续时间可以开展体育锻炼、社团活动、劳动实践、特长培养等素养提升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后服务时间统一延长至18:30。

2021年以来,西安市高新区以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以“五个聚焦”,即聚焦“责任”,实现“5+2”全覆盖;聚焦“需求”,用好每天“两小时”;聚焦“供给”,“菜单式”服务力求“五育”并举;聚焦“激励”,减“负”不减“质”;聚焦“督导”,创新实施“双减+督学”制度,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以目标责任制打造课后服务“高新样板”,其创新做法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咸阳:强力推进“双减”,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咸阳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通知》,县、校两级分别制定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和细则,为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实落地提供制度保障。要求各校每天至少安排1节自习课,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坚持“六个一”,提高作业质量。各校每月研判1次作业总量和批改情况;每学期开展1次作业情况问卷调查;各教研组(年级组)每周分析1次作业情况,指导教师改进;教师根据每次批改作业情况拟定改进措施;市级以上教学名师每人主持1项“五项管理”研究课题;教科研部门指导每所学校每年至少立项1项作业研究课题,促进学校不断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秋季开学后,全市741所义务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参与学生数399248人,占学生总数的94.17%,实现了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数31283人,参与率93.75%。全市中小学落实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确保与家长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不留监管真空。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科学设计服务项目,制订出台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实施“答疑解惑、素质拓展、张扬个性、阅读铸魂、强身健体”五大服务模块,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供给。

汉中: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见长效。汉中市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第一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29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确保“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的通知》,各学校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注重作业管理的系统设计,正确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提升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充分挖掘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截至目前,全市387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参与学生233370人、参与率92.83%,每周参加五天的学生232606人、占比99.67%,参与教师17111人、参与率70.29%。中心城区试点开展“配餐午托+课后服务”新模式,按照“学生自愿、家校配合、企业实施、部门监管”的模式,由校外餐饮服务单位集中供餐,4所学校3672名学生在校就餐,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广泛赞誉。

同时,汉中市实施集团办学强校扩优行动,加强区域间城乡、校际教育协作,采取托管、联盟、协作、兼并等运行模式,组建学校联盟(教育集团)131个、参与学校781所、互派校长教师644名。建立1个市级初中学科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13个市级初中学科和教师发展指导基地,遴选专家团队40人、学科领军团队成员74名,开展科学研讨,加强交流互动,创新理论成果,着力打造学科育人的“讲台”、学科教研的“平台”、教师成长的“舞台”,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北京:“点单式”课后服务

学生随心选

9月9日15时35分,北京市宣武少年宫一层的阶梯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一年级40余名学生正在学唱基础音节。隔壁教室里,一位老师一边弹奏手风琴,一边娓娓讲述五线谱的故事。再往里,一群学生正在老师的引导下,跟随音乐节拍做出各种动作,学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刚开学,西城区教委盘点了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整合出首批200余个课后服务选项。陶然亭小学等成为首批试点校。

“这是少年宫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课后服务项目。”陶然亭小学校长郭雪莉站在楼道里,观察孩子们的状态,记录需要改进的细节。她介绍,学校和少年宫是邻居,有机会率先牵手,享受到“点单式”服务。先从一年级试点,授课内容包括综合音乐坊、创意美术和身体律动等五个模块,周一至周五每天换主题。

郭雪莉提到的这份“菜单”,是西城区12家区属少年宫、科技馆等最近摸清的家底儿,各家机构能提供什么课程、授课老师的特长、一堂课可以服务的学生数量等,分门别类列清楚,由学校按需选择。“菜单”里的课程既有音乐素养、竹笛、中国舞等“艺术菜”,也有“物理”探花、人工智能改变未来等“科技菜”,还有朗诵、武术、剪纸等“传统菜”……西城区教委副主任蔡冬梅说,他们把西城区少年宫、西长安街少年宫、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等所有区属校外教育单位的资源摸了一遍底儿,汇总成这份“菜单”,希望让孩子们在放学后有得学。为了保障质量,进入“菜单”的项目,都需要进行专业评估,达标后才能上榜。

同时,西城区教委还摸清了12家区属校外教育资源单位的场地情况。未来,中小学不仅可以“点单”到校,还可以就近上门选课,享受更专业的活动空间和设备。

上海:“1258工程”

因材施教智能化

2019年9月,上海市闵行区发布《闵行区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整体部署推进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即打造1个垂直服务的教育云平台,依托智能教学和智能学伴2种应用助手开展个性化教学,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和市民5类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聚焦课堂教学、适性学习、课程选择、校园活动、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家校互动、学科实验8项业务场景,丰富应用需求,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实践为核心,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参与了智能教学助手和学生智能学伴的试点落地工作。2020年起,运用两个助手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常态,教师通过“数智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组织考试、实施辅导,学生通过“柠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交作业。

“过去我们上课主要是教师讲授,备课组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现在有了‘数智空间’,教师可以轻松实现课前分析、课中引导、课后跟踪的差异化教学。”在一节“元素周期律”复习课上,教师李芬培通过AI赋能的课堂测试功能,将题目实时发送给每名学生,随时观察统计学生的作答情况。

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目前,闵行区有近200所中小学、幼儿园和华理科高一起,开展着不同主题、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智慧教育项目研究和探索,为在数据驱动下大规模开展因材施教提供智慧。

重庆:优化作业

让学生在趣中学

重庆已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用于指导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重庆市人民小学各校区一二年级从2019年开始探索逐步取消书面考试,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类似闯关游戏的学科素养测试。涉及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孩子们可以通过卡片答题、闯关等丰富的形式,在趣味中学习。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都实行“作业公示本”制度。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开学后,每个班级也将设置“作业公示本”,各班级各学科教师每日布置的作业统一登记在“作业公示本”上,以便各科老师相互协调,将3—6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大渡口区双山实验小学每周五之前,各年级组老师们把下一周的作业布置通过年级讨论后,张榜公示在楼层公示栏,同时贴在校外的展板上,方便家长了解。

重庆高新实验一小宫和学校各学科将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语文组以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为核心,设计了拓展素养、实践操作两大类创新作业,如每天有选择地看课外书籍、电视新闻或收集有益的网络信息,同时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午间阅读课开展“新闻播报”“新闻评论”等活动,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来完成作业,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演一演;数学组的老师们则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效结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业分为计算类、操作类、探究类、调查类、查阅类和整理类;英语作业强调将作业有效化、生活化、情境化,如将核心句型运用到生活中与同学、父母对话,自制英文中国文化手抄报,用英文朗诵中国诗词等。

冯丽据陕西教育融媒体中心、《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日报》、上游新闻客户端等综合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