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本末倒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具体状况创新、改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制订科学可行的课程教学策略,即明确定位教学目标、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实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高度重视并引进过程性评价等,以顺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 教学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会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科学教育的知识取向,对学前教育教师提高了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以培养出更优秀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本末倒置

所谓本末倒置,即学生不了解、不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的具体目的。对于学前儿童教育而言,科学教育是其关键内容,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表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分析幼儿的成长,并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高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由此可见,以专业化水平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若不能正确评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势必会影响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日常学习中,一些学生以“工具性”心理对待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修习学分。这样一来,学习意义与应用功能本末倒置,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正确认知,还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与从教生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价值会在本末倒置中被淹没,无法得到体现,且太过单一枯燥的学习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以往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具有一定封闭性与预设性,且教师多采取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在考核测评时也表现良好,但学生面对实践教学时,仍不能切实有效地应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还原理论教学在实践中的投影,即学生未能将学科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当前,在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导致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岗位后,无法充分把握实践教学,甚至觉得自己曾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是相脱离,没有联系的。

3.教学主体混淆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控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还必须熟悉教学方式方法,明确教学主体。在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地位应注意彼此互换,在教时,教师为显性主体,学生为隐性主体;但是在学时,学生为显性主体,教师为隐性主体。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混淆了师生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学无法形成持续的学习过程,教师或者社会未对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学生没有从有效学习中实现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还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迎来的却是学生的消极接受,学生不仅难以积极反馈教师,相反还会在教学内容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变得越来越被动,甚至会产生抵触、排斥的情绪。

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提升策略

1.教学目标定位明确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仅要与课程特征相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征应全面突出应用性、实用性,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构建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另外,还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职前教育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应明确定位为三个:(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核心理论与概念,了解发展前沿,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建构内容体系;(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可基于儿童年龄阶段组织并开展相适宜的儿童科学教育活动;(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尊重儿童学习个性化特征与认知范式。

2.改进并完善教学内容

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是建构科学的课程框架,改进并完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幼儿教学的教材选择比较灵活,不可单一参照某一教材。教师在参照教材的同时,还应深入挖掘并整合课程内容,以确保课程内容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脉络更加明确清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大体可划分为三部分:(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具体为内涵、特征、目标、内容;(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具体为集体教学、区角活动、日常生活及偶发性的科学教育;(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具体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等多领域。

3.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1)汇总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频繁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长时间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与缺点,不同的教学情境所应对的教学任务也不同,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若长时间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是不合时宜的,应就不同模块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效果。

(2)传统讲授法与任务驱动法。教师利用传统讲授法可使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特点,以及科学的学习特点等相关内容,建构了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核心经验与能力。同时,教师可结合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使其采集并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与资讯,并进行小组分享与交流,以助于学生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

(3)案例教学法与研究讨论法。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进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并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精品案例,以强化其直观感受。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研究与讨论,从不同层面分析案例。小组之间彼此交流沟通、互评,再给出相关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深入挖掘案例的实际价值,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构成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路,能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情境模拟教学。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试讲、试教等实践训练都不能脱离幼儿园,教师应利用校内环境进行情境模拟教学,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在某一板块理论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自行选择内容、设计教案、准备教学资料。同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之间再进行自评、互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4.合理利用实习基地资源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高职院校资源,建设高质、高效的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进入幼儿园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幼儿园实际教学。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教师应明确见习实习任务,与学生多交流,一起讨论、分析重难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并制作观察记录表,以便于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个实践过程。而学生要认真观摩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面地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交流学习,借鉴并吸收他们的指导,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再通过已有知识评估实践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应详细记录整个观摩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组织学生分享与讨论,以拓展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与组织能力。

5.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以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课时安排较少,教师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具有局限性,通常很难让所有学生都进行课堂模拟实践操作,而教师也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学生之间也无法实现共享交流,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在互联网发展下,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中引进网络平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就微信而言,教师可安排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公众号,学生能通过网络上传自己设计的教案,或分享录制的活动视频,教师和其他学生可对此留言、点评,提出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公众号中创建资源库,分类整合精选教案,以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与学习。

6.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并非是教师的单项传输,还需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据此适度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第二,教师注重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流沟通。学情分析属于动态化过程,不应止步于课堂教学这一初始环节,应始终贯穿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可以发现学生普遍的困境是什么。例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日常生活中合适的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这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学生基于理论学习与经验积累,能大体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习方式与特征,明确科学领域的分阶段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理论建构可使得学生能够设计出高质高效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而要想确保教育活动的质量,就必须保证活动与学前儿童知识的建构过程相符。所以教师应以学生困惑为基础,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支持,创建更完善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切身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自评互评时提供关键的实践指导,使学生深入反思与总结,使其能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合理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学工作。

7.高度重视并引进过程性评价

基于课程的特性,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考核时,教师要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并凸显实践操作考核的重要性,在成绩比例中,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一半。平时成绩即实践操作,主要包含幼儿园教学案例采集与分析、小组教案设计与模拟、个人教案设计与自评互评。考试成绩即指课程的核心概念理解与掌握、核心经验建构、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基于模拟情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艳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3):127-129.

[2]张晓璐.高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分析[J].赤子,2019(35):70.

[3]黄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困境及其关键点[J].科教文汇,2016(10):45-46.

[4]余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5):53-54.

[5]李艳苹.高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9(36):111-112.

作者单位: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神木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