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事,因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要求,良好的写作能力成了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会学生感知生活,并将感悟付诸笔端,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直接手段。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好的文章也是如此。

一、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为感知生活策略教学指明了方向,此要求涉及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收集写作材料。换句话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积极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此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

(二)培养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因此,语文教师要知道写作教学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这也是表达自我感受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写作练习目的可以减轻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和抵触,并逐渐增加他们通过写作进行表达的兴趣。教师还要从写作主题开始,鼓励学生写出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写作要生活化,这与感知生活策略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根据新课程标准着重于表达学生自身的经历、经验和思想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作文教学应反映学生生活的进步,练习记录学生生活事件和主观感受。因为学生写作的大部分灵感都来自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以便以一种真实的感受进行创作。

二、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写作要联系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千姿百态,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要运用感知生活策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感知策略,引导学生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幸福在哪里》的主题写作时,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解使学生明白了“幸福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谈一谈生活中让你感觉幸福的一瞬间”。学生在上课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放学后母亲接他回家,出校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是最幸福的”,也有些学生认为“每天玩游戏会更快乐,更幸福”,关于幸福的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幸福的文章,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用写日记这种形式积累写作素材会让写作变得更加容易。

(二)把生活情景融入教学

课前的情景导入对学生写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顾名思义,生活感知就是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积极做好准备,收集资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为其提供很多开拓性的情景资料,内容要触发学生的思想与课堂产生良好的互动。同时,情景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助力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菜园里》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动画资源,这些资源通过图像、文本和语言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加深了他们的记忆。在低年级教学中选择影视材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情景导入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观看的影片进行追踪,观察身边的菜园或者花园都是什么样的,活学活用,达到生活感知教学的目的。生活感知教学的目的是积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但是教师也要负责将学生“带回去”,教学方法再怎么多样,最终都是要回归课堂,生活感知教学模式也应如此,让学生“走进去”的时候,也能积极地“带回去”,直到最后的“写出来”,如此才是感知生活写作教学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也能及时将学生的精力收回,后期我们要结合实际,把生活情景融入教学,还要对写作教学的度进行适度把握。

(三)组织生活化的写作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积极组织生活化的写作活动是非常有趣的,我们通过游戏化教学,学习内容会很容易被学生记住。在开展具体教学时,我们让学生外出活动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以便他们在上课时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除了组织游戏活动之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从而使学生发挥良好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我们组织小组生活化探究活动,自学是感知生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更是如此。在上课之前,学生要标记与先前学习内容相关的作文题目,独立或成组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写作资料的收集整理、作文题目的相关背景等,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安排精心设计、分配学习内容,预习能使学生对写作主题有所了解,可以让其轻松把握整体写作思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自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独立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养成了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预习通常需要收集、阅读和组织大量的课外材料,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帮助学生提高了收集资料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选题领域要生活化

当教师运用感知生活策略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作文主题,但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比较大,因此写作主题大多是以学校生活为主,写作内容也是反映学生的学校生活,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生活体验,这就造成了作文选题的局限性。生活不单单指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活动都应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去社会、去自然环境之中,把天地万物当成自己的观察对象,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在布置作文主题任务时,教师应积极拓宽主题范围,让学生探索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反映自然、社交、家庭、娱乐和情感等生活领域,这些领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生活体验,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选择自然生活题材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感知自然生活的美,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写出的作文会更具可读性,更有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再如,社会生活感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邻居打招呼,或者在家长的陪同下给邻居送一些小礼物,然后记录下邻居对你的态度,第二天上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邻里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记录成文,实现写作技能的提升。家庭生活感知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家庭教学的优势,根据课程主题设计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使用家庭资源,可通过家长会、网络交流平台等反馈,指导家长参与并阐明适合家长参与的方法,进而使作文课堂巧妙地搬进家里,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将教学所要传递的思想深入到学生心灵,如此作文教学会更加有趣,更加多元化。

(五)从生活的角度评价作文

长期以来,教师评价和修改写作的标准和方法一直是影响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受传统写作教学评价和写作习惯的影响,部分教师仍从学生学校生活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生活经历的多元补充。因此,当下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不能只看重辞藻,而应该看学生的表达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地描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悟。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改作文中肯定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鼓励他们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使其明白写作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的输出方式,而不是一种考试手段、一种评判标准。我们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敦促他们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为学生生活化写作提供宝贵经验,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矿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