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班集体建设中,学校、教师纷纷把家长请进学校参与进来,成为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的支持者、同盟者。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更多看到的是母亲的身影。为此,在近几年的班集体建设中,我常常强烈呼吁父亲也能参与,做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席。


种种实践表明,父亲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在场”对孩子的性别角色的认定、个性品质的形成、情感智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等都有着重大影响。

角色回归

强化父亲在场的意识

众所周知,儿童对“两性”的认知最早来源于家庭。母爱似水,父爱如山。如果父亲在男孩的成长中经常缺席,这个男孩则很容易出现“女性化”倾向。而对女孩来说,父亲也很重要,通过对父亲母亲不同特性的认识,会强化女孩自己的性别意识,更好地把握性别角色的特点。

父亲代表着一种雄性的力量,具有大胆、威武、勇敢、果断等个性品质,一般来说,做事更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为此,我们班除了创建家校微信群外,还特地创建了一个爸爸交流群。在群里,经常推荐《傅雷家书》《好好做父亲》等一些书籍,还适时转发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当然,有时还会给群里的爸爸们布置一些“作业”,请大家在学习后写下一两句自己的学习感言。每个月,我们会进行一次线上交流会,请优秀的爸爸传授一些育子心得,一起探讨如何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等,以此催促爸爸们的“角色回归”。

为了持续发挥父亲们的性别优势,为班集体建设做好有力的保障,班级还成立了“爸爸志愿团”。经过爸爸自主报名,妈妈推荐和全班民主推选,共招募了团长1名,副团长2名,后勤2名,干事5名。这些父亲关心孩子,重视教育,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也愿意为班级、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唤起了家长们“父亲在场”的意识,让爸爸们意识到自己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走进课堂

收获共同成长的幸福

家校共育背景下,父亲角色回归,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也得以充分体现。尤其在小学,父亲的参与,一可以弥补小学里男性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二能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同时,还增进了父亲对孩子学校生活的了解,提升了父亲自身成就感,进一步推动了父亲回归教育的主体计划。

双周的社团课,是学校的“爸爸课堂”时间。就教育内容而言,在历史、地理、军事、哲学等领域,父亲能很好地拓宽孩子们的视野。除此之外,很多爸爸们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或专业特长各显其能,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堂,大受孩子们欢迎。

酷爱运动的陈爸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篮球,从如何传球到三步投篮,从比赛规则到赛场趣闻,从篮球起源到灌篮高手,在班里掀起了一场篮球运动热;点心师黄爸爸不仅为孩子们制作了精美的蛋糕,还带来了蛋糕胚、奶油、裱花袋等,让孩子们既尝到了舌尖上的美味,还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小崔的爸爸是个化学老师,他把实验室搬进了课堂,一个个神奇的科学小实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的大门;小丁爸爸是个部队里的军官,为了给孩子们上课特意“飞”了回来,图文并茂地上了一节国防知识课,唤起了孩子的爱国热情;晨晨爸爸是个汽车迷,带来的大大小小车模,引发了男孩们一阵又一阵的欢呼,精彩的讲解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在榜样父亲的带动之下,越来越多的父亲的热情被唤醒、点燃。爸爸进课堂,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快乐,父亲们则承担起了应有责任,也收获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和满足,有效改变了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席的境况。

以身示范

促进良好品行的养成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品行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母亲会较多地以说教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遵守规则。而在与父亲的互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受父亲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勇敢果断、坚毅刚强、自主独立等影响,潜移默化地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行举止。

班上的思怡小朋友是个特别文静的女生,爸爸是名司机,和女儿的作息时间不太统一,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由妈妈负责。孩子乖巧懂事,成绩也比较优异,但一到考试就特别紧张,一遇到困难就哭鼻子。在我和家长多次沟通后,思怡爸爸意识到了女儿问题所在可能与自己有关。经多方协调,思怡爸爸调整了工作作息,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女儿,一起跑步、打羽毛球,一起逛书店、游公园,同时,有意识地给她讲一些有关勇气的故事,当女儿遇到问题时父女俩一起寻求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女儿的心理抗压能力。一段时间下来,思怡变得开朗活泼,父亲的理性睿智、勇敢担当给了孩子很大的安全感。在与父亲的互动中,思怡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温暖和力量,情绪变得越来越稳定平和,面对困难时也更勇敢坚强。

黑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从思怡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力量对儿童品行养成的重要性。于是,“爸爸接送日”“爸爸时间”便由此诞生了。我们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至少有一天由爸爸来接送,每周至少有两次“爸爸时间”,每次的时间不少于四十分钟,由爸爸和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情,如:散步、游泳、下棋、看电影、野炊……在这期间,爸爸必须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不得随意爽约。如有特殊情况,应向孩子说明情况,并择期补上。当然,也有些父亲因为工作缘故,长期不在家,我们建议这些爸爸利用网络、电话、书信等与孩子共度“爸爸时间”:聊一聊最近的见闻,看了哪些书,汇报一下各自的学习、生活,爸爸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孩子给爸爸唱一首歌等。妈妈作为记录员、监督员,也可以参与其中,一起共度亲子美好时光。

有了这样的“爸爸接送日”“爸爸时间”后,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同时也大大缓解了母亲的压力,让整个家庭氛围越来越和谐、融洽。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成长中的儿童,一个优秀的父亲会把自己生活领域中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

参与联动

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

父亲是儿童情感的满足者、行为的引导者,也是儿童重要的活动伙伴。一般来说,母亲陪伴孩子的时候大多会选择阅读、手工等相对安静的“小游戏”,而父亲则会更多地与孩子挑战一些运动量稍大或者相对刺激一些的“大游戏”。鉴于此,我们开发了父子研学远足课程。每个学期,班级会举行1~2次“爸爸去哪儿”亲子研学远足活动。这一活动为孩子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课堂,在亲子远足的生动体验中,儿童不仅能感受到快乐,更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每次研学活动前,“爸爸志愿团”要组织成员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制订活动方案。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计划、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同时父亲们最大化地参与联动,与学校、教师也形成了合力。

在爸爸志愿者的组织、帮助下:长江水厂、四甲部队、老人福利院、农产品基地……都一一成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场所;张謇博物馆、长江边、市民公园、扬州瘦西湖、苏州牛仔风情园……都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和欢乐的笑声。孩子们在爸爸们的指导、帮助下,学知识、学做人、学创造,逐步提升了自我管理、与人交往、自主创新等能力,培养了探究、协作、拼搏的精神,这也成为我们班集体建设的一大特色。

班级很小,世界很大。正是有了父亲的参与联动,班级活动才精彩纷呈,孩子们的能力才会不断提升。“父亲在场”已经成为父亲们参与班集体建设的代名词,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是家校共育的新风尚。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