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主战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理念陈旧、重教轻学、一讲到底等突出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被动、机械,课堂效率低下。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积极推进“课堂革命”,已势在必行。为此,我把课改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提出了构建“卓越课堂”的设想,经过一年多的推行,收效显著。


一、建构 “卓越课堂”的背景

卓越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出,源自对以下五个方面的思考:

基于对学校新的办学理念的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审时度势、秉承创新,学校确立了“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必然为首位。

基于对目前学校教学质量的思考。作为省级标椎化高中,为了实现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而教学质量是由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的。课堂不改,谈何质量提高。

基于对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经常深入课堂就会发现,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听,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观众。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效率低下。

基于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课堂教学要靠教师来组织,教师队伍的建设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来体现。县中历史悠久,但教师队伍老龄化。如何让老教师接受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引领青年教师积极探索,追求卓越,必须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寻求突破口。

基于对当前学生学习习惯的思考。作为县中,中考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所招录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课堂学习的参与率不高。

二、建构“卓越课堂”的顶层设计

(一)构建卓越共同体的宏观规划

按照“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完善卓越管理为基础,以建构卓越课堂为核心,培养卓越教师和卓越学生,打造学校的卓越文化,构建卓越共同体,提升办学水平,争创省级示范高中,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在这个动态的、发展的卓越共同体中,卓越课堂是桥梁、纽带,是核心、主阵地,通过建构卓越课堂来培养卓越教师是基础和保障,培养卓越学生是目标和追求。

(二)“卓越课堂”的基本理念

卓越共同体是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要达成和实现,建构卓越课堂是关键。卓越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16字原则。“以学定教”是备课原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是授课原则,“以学论教”是评价原则。

1.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指根据学生的学情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其中学生的“学情”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水准,还包括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基本情况。而“定教”,则是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内容以及难易程度。教师要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营造互动、积极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最优的发展。

2.先学后教。所谓先学后教,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学”是“教”的基础和前提,“教”是“学”的深化和拓展。学习“翻转课堂”的理念,把学生的“学”前置,落实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预习,在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合作预习的基础上,然后去教,这时的教就是知识解疑,就是能力提升。

3.多学少教。多学少教,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

4.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怎样学习,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等行为表现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

(三)“卓越课堂”应具备的特征

1.互动性。卓越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课堂。没有多维互动的课堂就算不上卓越课堂。

2.生动性。卓越课堂是开放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的束缚,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他们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3.生成性。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互动中会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情感、新的体会,已不再局限于教师预设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

4.多样性。其一,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其二,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学习者、幸福者。

5.超越性。卓越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发展、不断超越自我的课堂。卓越课堂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课堂。

(四)“卓越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区别

卓越课堂是一种目标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至高境界。卓越课堂是高效课堂更高级的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的精品,是课改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的课堂。

卓越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而非一种教学模式。没有基础和能力达到卓越课堂时,还是要从头开始,打好基础,实现高效,再追求卓越。

卓越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和升华。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了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彰显着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卓越课堂是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着力点。它处于构建卓越共同体的核心地位,是能否按照“追求卓越、止于至善”办学理念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通过卓越课堂这个桥梁和纽带,才能实现师生共同追求卓越,打造学校的卓越文化,引领学校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

三、推动建构“卓越课堂”的路径

(一)行政推进

改革不能用倡导的方式来推行,必须用行政手段来推进。首先我们制定了建构卓越课堂的实施方案,开展人人参与的循环大课堂、卓越课堂大比武,通过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促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践行卓越课堂理念,然后开展卓越课堂示范课、卓越课堂论坛,提升教师对卓越课堂理念的理解,接下来再进一步在课堂中实践探索,申报相应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层层推进,追求卓越。

(二)加大教师培训

落实“卓越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中的“编剧”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能力,课堂运行中的组织能力,解决问题中的驾驭能力。这些都要求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我们编印了卓越课堂课改读本,引领全体教师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鼓励学科骨干教师先行;创建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全员共同追求。

(三)加快教研探索

学校提出的卓越课堂只是一种理念,不是教学模式。各学科要根据理念的要求,结合学科和课型的特点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各教研组申报相关的课题,组建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卓越课堂”论坛,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卓越课堂的授课方法。改变教研方式和内容,开展组内微型课展示式教研,不断探索打造学科不同课型的精品课。

(四)加强学法指导

研究制定学生学习常规,编发学科学习方法指南,引领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通过“优学风、树新风”活动,引导学生形成“乐学、善思、好问、求真”的良好学风,培养卓越学生。

课堂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课改永远在路上。必须通过培训、学习、研讨、实践等形式,使课堂从“有效”到“高效”,从“高效”到“卓越”。只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追求卓越中建构,卓越课堂才能够引领学校走向卓越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 陕西省彬州市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