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当开发多品种、多形式的数学普及类读物,使得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有足够的机会阅读数学、了解数学、欣赏数学。“数学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数学是抽象的语言,也是逻辑训练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思维性。数学阅读对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补充,优质的阅读素材、适合的阅读方法,能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数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正视数学阅读价值,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没有语文的细腻、英语的动感,它是理性的代言人。但数学读本是感性的,充满浪漫色彩,当理性的数学遇见数学阅读,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它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另一面,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为学生打开了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

1.正视数学阅读的魅力,感受价值提升

近年来,数学阅读已广泛引起了教师的重视。笔者从大量的文献阅读中发现:国内近年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教学实践研究相对较少,但小学数学阅读的研究已从阅读能力培养和策略逐渐转向了数学阅读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全科阅读的背景下,阅读不再只偏重于语文教学,数学与英语等阅读也逐渐引起了重视。

因此,一线教师需正视阅读的价值,并在教学中克服困难,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留出数学阅读和阅读思考的时间。哪怕从短篇的小阅读开始,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可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助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提供数学阅读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首先要给学生搭建数学阅读的平台。结合精选的阅读素材,教师给予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尝试阅读,并将语文和英语阅读中的一些方法迁移到数学阅读中,同时又有别于语文、英语的阅读。

教师可设置每日一小读、每周一大读环节,每日挑选短小的数学阅读素材,进行共读、研读等,或是节选数学阅读材料中的一段进行分享,每周可对一个绘本或是一本书进行系统阅读;可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做笔记、做摘录;也可结合网上阅读平台,全班共读一本书,每日阅读后登陆打卡,填写每天阅读的页数及自己的阅读感悟,或是将阅读困难的地方进行开放提问,由共读的同学进行答疑,促进交流,增强理解。每周,班级中还可以举行一次数学阅读交流会,展示阅读成果,交流阅读心得等,让“阅读”变成“悦读”!

二、激活数学灵动思维,优化阅读方法

1.猜读展联想,封面悟核心

学生拿到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外观,可以根据封面进行猜读,观察封面上有什么,猜一猜这本绘本可能会讲哪些内容,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发现、想象。通过阅读封面,学生不仅能知道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信息,还能根据文字或图画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哪些知识点,甚至可以根据目录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奇数和偶数》这本数学绘本,是《汉声数学图画书》中的一本。封面上有一些数,有一个在思考的小男孩,还有书名、出版社、作者等信息,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这是一本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绘本。

2.研读促深入,阅读拓视野

(1)制定导读研单,推进阅读

数学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制定一份合适的导读建议,让学生根据学习单有目的地阅读。这样,学生阅读时将更有侧重,重要部分反复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深化阅读、提升教学效果。如在阅读《数是怎么来的?》这本绘本时,可设计如下导读研单:

[①]边读边思考:假如你正好是原始部落的牧童,对数字完全不懂,不会数数。那你怎么知道早上带出去的牛,晚上全都赶回来了呢?

[②]数学小游戏:用20个棋子摆一摆,每行分别摆5个或10个,你有什么发现吗?

(2)数学游戏,助力思维

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曾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小学中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阅读图文并茂的数学绘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巧用游戏,帮助学生理解。

如《奇数和偶数》这本绘本,通过给鞋子配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对绘本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后,教师进行了游戏拓展——给白纸戳洞。从两张纸戳洞开始,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发现:两张纸戳洞,每戳一次都是两个洞,已经配成对。所以不管戳几次,洞的总数一定是偶数。要戳奇数个洞,那么白纸的张数必须是奇数张,而且还得戳奇数次才可以。白纸戳洞的游戏非常有趣,又富有数学味。学生跟着绘本一起来动手,亲历了整个过程,明白为何偶数张白纸时,戳出的洞的数目一定是偶数,而奇数张纸的时候,戳出的洞的总数是有变化的。从实验到计算,最终提炼出和的奇偶性。学生不断开拓视野,打开思维,为后续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数学的思维被打开了,素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提升了。这是游戏带来的思考、带来的发现,也是数学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

(3)巧用圈画,理解本质

数学阅读中,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上圈圈画画,帮助思考与理解。如和的奇偶性在苏教版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五年级下册,从举例验证开始。而数学绘本借助圈画配对,巧妙地提炼了规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能顺利理解,完整地说出三个结论,并会合理解释。这是一种内化的学习过程。

绘本在讲奇数和偶数的加法时,用了比较简单的数据,都是10以内的加法。用漂亮的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非常简单的加法计算,并以配对的概念去解释和应用,两个两个圈一圈或连一连,将配对“用活”了。从直观到抽象,从两个数到两类数,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数学想象被激活了,两个数相加的奇偶性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这是绘本的独特魅力,也是数学阅读带来的惊喜。

3.延读续思考,阅读展生命

数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进行“对话”。一本数学书籍读完后,不能仅停留在一句话、一幅图上,而应该激起更多的数学思维,或疑问,或顿悟,或深思……教师要做的是做好“引路人”,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如《函数游戏》阅读后,教师可以抛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函数图像都是这样呢?除了正比例函数之外,还有其他函数吗?书中提到了“平方函数”,你能想象一下“平方函数”可能是什么样吗?学生的数学思考被延续着,阅读兴趣被升华着。

三、拓宽数学阅读视野,提升数学素养

1.挖掘书本材料,开阔数学视野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包含了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生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补充等,这些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课内阅读之余,还可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如古今中外的一些数学趣题、名题等,以数学阅读的方式,营造故事情境,激发兴趣,拓宽数学思维。

如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此题采用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用假设策略,也可用画图策略,还可以多种策略并举。教学时,教师还可对此题进行拓展补充,如日本的“鹤龟问题”等,变换形式,提炼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策略。

2.精选课外读本,提升数学素养

精选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素材尤为重要。中低年级可以选择数学绘本,数学绘本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巧妙地融入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最终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

绘本的阅读不只是读文字、看图画那么简单,绘本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图文并茂中,用学生能懂的方式,通过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进入绘本情境中边读边思考,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在阅读中得到快乐,在阅读中提升素养!

如《汉声数学图画书》,全套书采用螺旋式的编辑方式,共41本,每一本都有一个主题,与数学教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既是补充又是拓展,用学生喜欢的图文并茂的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厘清思路,将数学概念更加清晰、透彻地呈现出来,为数学赋予了新意。

高年级可以选择整本书阅读,如李毓佩、杨红缨、谈祥柏等系列,教师要有规划地开展数学阅读指导。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数学知识的内化,让数学阅读也像语文课外阅读一样普及,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助推数学学习力的提升,将数学素养落实到实处。

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精选阅读素材,巧用数学阅读,搭建阅读平台,优化阅读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并让它成为学生课内外的补充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数学绘本到数学整本书阅读,迁移数学阅读方法,延伸数学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