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学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养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是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极大地制约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无法跟上时代,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极为不利。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体现出来,且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的问题就很难被教师发现。长此以往,学生就对美术课程失去了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2.学生主观能动性缺失

小学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不强,创新思维难以得到提升,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观察物体时很难把握特点,在绘画过程中很难表现物体的特点,大大影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及个性的发展。

3.教学内容不合理

从小学美术教材来看,内容设计不合理,局限性很大,无形中就阻碍了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以此拓宽小学生的视野。

4.学生的审美能力欠缺

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的。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甚至会抑制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比较注重基础课程,而忽略了美术、体育等素质教育课程,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死板,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习美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学生有所进步时,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使学生从心里认可教师。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美术素养。

2.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分组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九年义务教育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能提高。分组教学同样可以应用于小学美术课程。分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十分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分组学习还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接触美术课程的时间不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他们很难发现美术课程中色彩及线条的美。因此,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美术作品的特点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表达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

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感受美,展现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