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改革教学手段,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以实现课堂优化、效果提升呢?

一、课堂教学开课时使用,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

于漪曾经在她的《语文教育论集》中写道:“授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想法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抓住。”如若在课堂教学伊始,巧妙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营造出好的开课序幕,便能在课堂伊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燃学生求知好学的火花,使他们都能信心满满地积极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点题后,学生就急切渴望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具体情景,若此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便能使学生能很快了解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也可迅速激发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中涉及的真实历史的深入探究,为即将学习课文中的词、句、段埋下了伏笔。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还培养了想象力。

二、课堂教学中间使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何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我们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的。把握媒体的演示时机,应结合课堂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恰当运用技术手段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适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有利于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例如,《草船借箭》教学时,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没有见过诸葛亮,仅仅听说他如何的睿智聪明,对三国历史也不了解,仅凭课文中的文字描写,不能很好地领会和理解。新授课时,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即刻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剧幕,让学生来思考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诸葛亮聪明吗?通过 有关“草船借箭”历史视频的播放,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争场景,最后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诸草船借箭成功必须依靠天气协助的决定因素,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既省时又省力,还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内容,课堂教学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拓展时使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领悟

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具体、形象、全方位地立体呈现。信息技术手段适时使用,能让学生一览问题全貌,有助于加快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领悟。如,古诗《题临安邸》教学时,“临安”在哪?“汴州”又在哪?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又如,《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具体在哪?有什么特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生全然不知。这些古代历史知识如果弄不明白,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教学这些古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这些遗迹当今的具体位置,加深学生对诗句内容的领悟。

四、课堂欣赏时使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

在欣赏课文时,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领会文本意境。如,新授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播放电影《桂林山水》,给学生直观地、整体地呈现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和解说人声情并茂的阐述,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又如,进行习作教学“父母之爱——我想对你说”时,可以制作课件“家庭树”,背景音乐为《可爱的家》。点击PPT上的树叶,弹跳出“爸爸妈妈”,同时提出问题:“你们今年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请拿起笔来算一算,好吗?”学生动笔计算,积极发言。再引导讲一讲与父母间的感人故事,背景音乐为《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学生此时必定全情投入活动,写出情满意满、感人至深的作文。

五、复述或背诵时使用,唤醒学生的记忆

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要想办法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巧妙地让文本中的内容通过媒体立体显现,所以在引导学生复述或背诵课文时,借用恰当的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画面呈现,就能起到点拨引路的辅助效果,让学生借助画面内容详细进行回忆、复述。如,在指导背诵《火烧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火烧云颜色不断变化的幻灯片或视频,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记忆与理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过视觉与听觉感观冲击而获得的综合信息,遗忘率最低,且便于旧知复现,温故知新。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现代传媒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必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勉县温泉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