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微风拂遍了教育界的每一个角落,我校也毫不例外地步入了这个行列。一路走来,留下了点滴弥足珍贵的印迹,请大家随我一睹“引桥”的别样芳华。

一、“引桥”的诠释

“引桥”是进行课内主题资料的链接。我们以主题的形式介入相关资料,用以突破课程难点。它的核心作用是为突破难点搭桥铺路,填补文本的不足,降低文本的难度,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等策略来搭建学生认知实际水平与重难点知识的桥梁或媒介。因此,我们命名为主题“引桥”资料链接,简称“引桥”。

二、“引桥”的优势

(一)借小而准的“引桥”,突破难点

当前,单元内各课的简单叠加难以达到深层次主题学习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主题“引桥”就脱颖而出,它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将相似或相对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引导学生达到启迪思维、拓展思路、融会贯通的效果。

1.课内“引桥”

如《白鹅》一课,为了让学生领悟白鹅高傲这一抽象难点,通过“引桥”链接《白公鹅》和《咏鹅》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纵横比较,深刻感受到白鹅的高傲。

2.课外“引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玩出了名堂》一课,可“引桥”链接四则材料来突破难点。

“引桥一” :对于“微生物”这个专业术语,学生一时不能理解,教师及时出示相关链接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并借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微生物的神奇。

“引桥二”:通过补充阅读“英国皇家学会”的资料,了解这个组织在英国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之大。

“引桥三”:当学生读懂列文虎克观察了哪些事物后,让学生猜想他还会观察什么,教师找准时机补充材料,既让学生理解了列文虎克广泛观察的对象,又能锻炼其观察分析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引桥四”:借助《儿童的奇想与发明》这篇文章,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进而掌握列文虎克成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意识。

3.丛书“引桥”

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并掌握文章用词的准确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笔者引用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资料 ,强化学生对原文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及用词准确性的体会,使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借跨学科“引桥”,突破难点

跨学科“引桥”,是利用微课将同一主题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多元互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多元观察视角、知识结构、分析路径融合在一起,互通有无,拾遗补缺,使整个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引桥”,不仅使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能发挥各自特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借跨年级“引桥”,突破难点

在语文主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我们还尝试了跨年级的“引桥”链接。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猫》这一课,我们运用“引桥”资料——《老人与海鸥》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主题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既要保护动植物,也要尊重自然。

三、“引桥”的效果

十九大以来,我们已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教学方法和技能也要与时俱进,适应于新时代和新形势的实际需要。相比于传统教育,“引桥”则更加注重方法和效率,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比较、分析、思考,从而增强其自身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建立了立体的知识储备体系。笔者认为,这种语文主题学习的“引桥”,必然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提倡的“减负提质”。

我们摸索语文主题学习“引桥”之路的这三年以来,不仅使课内外语文学习联系更加紧密,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而且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努力使学生达到了课内学、课外用,使语文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好伙伴。

别样的“引桥”让我们重拾了语文的味道,重拾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且行且思,与各主题实验学校携手同行!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