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做科研需要树立三个意识:经由问题产生课题的意识;查阅、解读、运用文献的意识;有效选择、综合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确定研究课题——问题意识。问题是形成课题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的问题直接就是课题,问题成为课题需要教师有问题意识,需要做相应的转化。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问题意识是指教师能够积极关注、及时捕捉日常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对问题本身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对问题的理解由实践层面上升到了理论层面,能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课程问题、教学问题、教材问题、教法问题、课堂管理问题,等等。许多教师会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持续的关注和思考,并且逐渐对这些问题的性质及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有了解决其中某个或某些问题的愿望。因此,基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经过理性和逻辑思考后,一些教师愿意选择其中的某个问题尝试分析、解决,问题意识油然而生。

教师有了问题意识,还需要了解课题的结构、内容及研究要求或规范,同时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条件,才能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比如,教师可以从身边熟悉的、典型的问题入手,厘清问题的由来,确定问题的性质,明确研究的目的,积累一定的文献,掌握必要的方法,此时问题也就转化成了课题。

夯实研究基础——文献意识。文献研究是科研的起点和基础,文献研究能够反映出教师的研究功底和研究视野,文献功底扎实,研究才能深入、可靠,研究才能体现出价值。文献研究包括文献的查阅、解读、运用等过程。

研究之前,教师首先要通过查阅文献,找到与自己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资料,建议教师重点查阅重要期刊、重要作者的文献,查阅呈现相关研究问题的起源、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献。一般,中小学教师可以在知网、超星、国家图书馆等权威、专业的网站上浏览、查阅、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也可以到当地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查找研究资料。

解读文献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教师通过浏览、泛读,对保留下来的文献要精读、分类,从不同角度或维度归纳、评析文献的内容和观点,进而阐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设想。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是教师建构自我研究框架的前提和基础。

运用文献,则是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启自己的研究,丰富自己的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同时,知己知彼,努力寻求研究中的突破与创新。做研究比较忌讳的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没有新意和价值。他人的研究或许为自己的研究搭建了一个基础或平台,丰富的文献积累可以夯实这个平台,但是,要想突出和体现自己研究的价值,那就要想方设法升高这个平台,使自己的研究在更高水平上体现价值。所以,教师的研究应该是基于文献而高于文献的,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要充满信心,对整个研究要有自己的想法、思路,有自己的观点、特点。研究要有创新、突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课题研究真正解决自身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并给他人以借鉴与启示。

探明研究路径——方法意识。科研离不开方法,方法是研究的手段,不同的方法引导着不同的研究路径。方法意识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认识、选择和运用,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应树立方法意识,在研究中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

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包括明确每个具体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内涵、使用流程、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中小学教师经常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经验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等。比如使用文献法,教师要在明确其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查找文献的方式(手工检索、搜索引擎、网上图书馆等)、数量,以及对文献的解读和使用情况等;比如使用观察法,教师要设计和使用观察表,明确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记录方式、结果的统计方式等;比如使用问卷法,教师要了解问卷的结构,会设计和使用问卷,明确取样的方法(如何选择问卷的对象)、问卷的实施过程、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数据统计方法等。

要针对课题有效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每个研究方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对研究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合理选择和运用研究方法,切实把握每个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实施内容、实施要求。比如,中小学教师在研究开始之前需要思考: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选择使用哪种研究方法最为合适?为什么要选择使用该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使用该研究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在研究结束之后还需要反思:课题研究中所选择使用的研究方法合理、有效吗?所选择使用的研究方法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此外,还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都是针对某一个研究问题而言的,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不是孤立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而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所以,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每种研究方法,更要重视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