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最后一周,古城秋雨绵绵。下午5时许,位于定昆池三路的西安高新区第九小学里,一场“厨艺大比拼”社团活动正在进行,小厨师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在与之相隔一条街的高新区第二初级中学里,“千辫万化”社团的学员们则在认真学着编辫子,其中不乏男生的身影……

这是今秋全面实施课后服务以来,西安高新区中小学延时教育的一个断面,也是高新区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西安高新区以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以“五个聚焦”推进“双减”政策落地,以目标责任制打造课后服务“高新样板”,其创新做法日前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聚焦“责任”:实现“5+2”全覆盖

教育,是西安高新区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高新区以“名校+”为牵引,大力实施“名校领航”“新校成名校培育”“新优质学校成长”三大工程,优质教育资源呈井喷之势。

“优质教育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更着眼于育人目标,新时代,我们就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之栋梁。”西安高新区教育局局长饶小华说,“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此项政策既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也是学校强化育人主阵地作用的应有之义,“今年,高新区成功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又恰逢今秋全面实施课后服务,以此为契机,我们把抓好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重要举措、将落实‘双减’作为实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为此,西安高新区强化政府主导,将课后服务纳入政府保障和民生改善项目,多部门联动,建立起由党工委管委会统筹、教育局牵头、各部门协同、学校落实的责任机制。另外,高新区五部门联合出台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各校结合校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今年秋季开学前夕,高新区教育局召开会议重点部署课后服务工作,并与各校签订《“双减”工作目标责任书》;随后,各校又通过多种形式向师生家长宣讲政策,并与教师签订《“双减”落实承诺书》。

8月24日,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校长刘英明代表学校与区教育局签订了2021—2022学年的目标责任书,在她看来,此举以“军令状”的形式明晰了学校责任,便于开展后续相关工作。“我们高新一小‘名校+’联合体率先制定了实施的总方案,编制了实施手册,按照‘一校一策一特色’的原则,各‘+校’结合校情又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和手册,做好了课后服务平稳起步。”刘英明说。

在西安高新区,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包括高新一小在内的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5+2”(每周5天,每天2小时)全覆盖,结束时间不早于18:30。“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学生覆盖率94.3%,惠及学生9.4万人。”饶小华说。

聚焦“需求”:用好每天“两小时”

“课后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家庭),需求千差万别……”西安高新区第二小学校长张蕙兰说,它不是“大锅烩菜”,更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对此,高新二小“+校”、高新七小副校长鹿淑豪非常认同,她认为课后服务“不只是你想到的一点点……”据她介绍,为了有效课后服务,学校前期通过家长问卷、代表座谈等形式做了充分调研,不同年级的家长有不同需求:低年级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中高年级家长希望孩子的作业既有专职教师辅导又能兼顾孩子特长发展,更多家长还提出了下午给孩子加餐的需求,最后,高新七小课后服务实行“分时段按意愿,接送加餐报备制”。

“对于家长关心的作业辅导,我校在作业答疑时段采取‘1+2’定向包班服务:‘1’即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作业管理以及语文作业答疑,‘2’即数学和英语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鹿淑豪说,学校在素质拓展时段全面落实“七色光”课程体系:“润思政”“慧语文”“智数学”“畅英语”“雅音乐”“创科技”“悦健康”“绚美术”“明运动”“勤劳动”等课程群,近40个社团以及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成长多一点选择,多一份光彩。

像高新七小一样,西安高新区中小学在课后服务开展过程中,按照以需定供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充分挖掘各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一校多品”计划,开展适合学校、学生发展的“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充分利用每天的“两小时”,做到学生在校作业有统筹、完成有指导、特长有发展。另外,各校针对不同学段,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侧重,在普遍开展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团队活动、作业辅导等项目的基础上,小学一、二年级侧重手工操作、游戏活动等,三至六年级侧重兴趣小组、综合实践等,初中阶段侧重科技创新、答疑解惑等。

聚焦“供给”:“菜单式”服务力求五育并举

9月23日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西安高新区第十五小学的阅览室里,语文教师郭瑾正在指导二年级学生进行《笨狼的故事》绘本阅读分享,小读者们时而同伴讨论,时而小组交流,还有机会上台与大家分享阅读感受,气氛相当热烈。“作为我校课后服务‘X’内容之一,这种课很受学生们的喜爱。”郭瑾说。

作为高新一小的“+校”,高新十五小有效聚焦供给,实施的“1+X”课后服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该校副校长徐红梅介绍说,“1”是指在课后服务第一个课时,由固定的语数英三科教师进班,就学生当天所学知识进行答疑解惑;“X”是指学校在课后服务第二个大课时开展的四大类(悦读、悦动、悦创、悦享)近20个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主报名,以“走班制”的形式选择去不同的部室进行社团活动。

据了解,在落实“双减”过程中,西安高新区将课后服务与提升育人质量相结合,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供“菜单式服务”,力求五育并举。各学校普遍开设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科技教育等社团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幸福农场”“秦岭小卫士”“全运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养成连接生活和未来社会的能力。优化综合实践,利用社区、企业及科研院所资源,开展走进华为、比亚迪、航天研究所、数字产业园等活动,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西安高新区还利用加减法来平衡供给。“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做加法,充分发挥174个‘名师+’和2200余名‘名师’作用,推进‘空中课堂’‘双师课堂’,真正实现提质减负目标。”饶小华说,在作业布置方面则做减法,“我们‘一校一策’制定作业管理方案,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力量,进行作业周研讨、周公示,提高作业质量,严控作业数量。”

聚焦“激励”:减“负”不减“质”

在西安高新区第四初级中学的校园,“阳光作业”小白板公示是一道风景线——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作业类别、内容、时常等。这是该校加强作业管理的举措之一,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合理布置作业,规避超负荷以及无效作业布置。此外,该校还建立了“作业台账”制度,有效引导学科作业“减量提质”。

“因为初中阶段有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我们向‘减负’要‘效益’,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该校副校长万江说,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比如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名师听评课常态化、建立三次备课制度等几项措施。

饶小华说,减“负”不减“质”,这应该是学校落实“双减”的应有之义,而抓好执行者和推动者,妥善解决教师的“减负瘦身”和奖励激励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提质”。为此,高新区从纾解教师压力入手,制定教师“减负清单”,创新实施“行政人员+教师+志愿者”分担机制,为教师提供“爱心专车”“温馨晚餐”“亲情假”等暖心服务,组织开展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让教师无后顾无忧。“我们还加大奖励激励力度,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课后服务开展,绩效奖励、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倾斜,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区教师积极担当、勇于奉献,自愿参与课后服务教师6600余人,参与率98.4%,群众满意率98%。”饶小华说。

聚焦“督导”:创新实施“双减+督学”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西安高新区将“双减”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创新性地建立“双减+督学”制度,研究确定了“82858”督导量表;遴选社区志愿者和街办工作人员组成社会监督团,组织责任督学和督导专员组成督导专班,分片包抓,双线监督。同时,建立质量监测跟踪机制,对学生跟踪监测,用监测结果指导学校工作,确保在“双减”工作落实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下降,用监测结果指导学校工作,回应社会关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高新优势、突出高新特色,创新实施三大工程,全面激发教育活力,用课后服务的扎实推进促‘双减’有效落地,以‘三个课堂’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为家长排忧、为企业解难,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样板’,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饶小华说。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