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较新的教育学概念,于2014年由我国学者在全国教育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它主要是指将学科的主要知识和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融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与过去传统模式相比,总体而言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和智力发展规律,特别是通过创新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可以将地理课本上晦涩难懂的“死知识”变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近年来,大量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有很多的元素。关于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勇于实践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培养方式。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持续性的长期工作,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有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探索。从过去以考试为导向逐步转变为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转变给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地理天赋和地理认知是不同的,所以任课教师需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高自身课程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要能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认识到人类的不同行为对环境会产生的各种不同后果,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让他们理解人与自然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并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2.综合思维

由于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复杂的系统性科学,它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和运动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各种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学科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思维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它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并在习题思考和案例分析过程中逐渐掌握对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方法。

3.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可以准确地认识到某个区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某个区域进行正确的综合分析,并能指出其区域特点和发展等问题。区域认知是一种基础地理学的认知方法,区域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主识别出某个区域的相关特征,具有很好的区域地理思维和学习方法,还可以正确地分析出区域内外的异同、区域内的人地矛盾,能为该区域的持续性发展提出对策。

4.地理实践力

具体而言,地理实践力是指高中生通过地理学习后,掌握“参与自然和社会调查与绘制地理图表”等能力,并且可以独立组织和完成地理调研活动。在地理调研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地理视角来理解和欣赏周围的地理自然环境。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进行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观念认知即将形成的高中生而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其智力水平的提升,并加深其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帮助其培养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在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加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应用课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与地理的诸多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师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是做好相关素养培育工作的基础。由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一直以高考为导向,“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他们既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地理核心素养,又不愿意在课堂上去主动实践。

2.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根据笔者的调研,目前许多学校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而这两个能力又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对这两个能力的培养不够,往往会导致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失败。综合来看,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区域认知分析和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都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鼓励太少的问题。在这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模式下,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高中地理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对学生的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从调研中笔者发现,许多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授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4.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部分年轻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和地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等问题,这会导致他们在授课时,出现对课本知识点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准确等,进而使得他们无法正常进行教学活动,最后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三、教学策略研究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因素。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解决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众多问题,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不仅需要从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还要鼓励教师在其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特别是要加深对地理核心素养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以讲授法为核心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和“刷题”的方式来提高地理成绩,强调高中地理课程的实践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3.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要让学生基于书本知识进行地理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索,也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成探究性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相关探究内容,帮助他们强化地理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深入到周围的地理环境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地理的奥妙并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

4.密切联系生活

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针对不同的地理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新课程学习方法,以此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将枯燥乏味的书本内容转化为有趣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鼓励他们灵活运用新的学习手段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以此来加深对地理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联系,进而形成相对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5.利用经典案例教学法

高中地理课程中有许多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经典地理问题进行剖析,为学生建构真实的地理分析模型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地理核心思维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问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强化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目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对地理核心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培养不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