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强调,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培养聋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聋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聋生的活动经验,提高聋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培养聋生解决问题意识、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最重要的载体,因此应用题教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聋生在数学应用题解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聋校,大多数数学教师“凡应用题必讲”,教材中的例题重点讲、反复讲,课后习题道道讲,不敢轻易放手。但是考试稍有变化,学生就不知所措。往往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对应用题学习却提不起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聋生在数学应用题解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点: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不能正确理解题意;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受限;解题方法掌握不到位。

造成聋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聋生听觉障碍影响了其语言的正常发展。先习得口语,后学书面语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耳聋学生却不同,由于听觉受限,他们没能适时形成口语,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耳聋学生往往到学龄期才来特殊教育学校开始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造成口语和书面语同时学的局面,严重影响了耳聋学生语言的正常发展。二是聋生语言发展迟缓,严重影响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由于聋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迟缓,严重影响其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使其缺乏对数学语言的系统理解,周密分析和有条理的逻辑思考能力也相对较弱,妨碍了其数学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尤其是应用题解答难上加难。三是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方法措施不得当,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聋校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对策略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育应贯穿于聋校数学教学的始终,但又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的语言训练。数学本身有特殊的语言体系,具有“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聋生不仅需要用一般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需要特殊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因此,教师既要培养提高聋生一般文字的阅读能力,又要帮助聋生提高对数与符号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1. 要加强数学常用词汇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关键词与符号的讲述,逐渐丰富聋生的数学语言词汇,使其掌握数学语言句法结构。学生的数学词汇量不断丰富,语言不断发展,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就会越来越顺畅,同时为中高年级独立审题解题扫除了文字障碍。

2. 要注重读题意识的培养。解答应用题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认真读题、反复读题、齐读、个别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弄清题中讲的是什么,再找出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最后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读题、审题是应用题解答的基础。

3. 说的训练不可忽视。不能因为聋生说得不够清晰而忽视他们的说,或者不让他们说而只让他们用手语表达。说话是运用口语的能力,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途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去说、去表达,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为聋生提供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机会,让聋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克服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和转换障碍,有利于聋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将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贯穿于聋校数学教学始终

数学思维是数学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听力损伤而导致的语言发展障碍,给聋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他们往往习惯并依赖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的发展上经常出现一定程度的迟缓和障碍,常常在分析事物时缺乏理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特点,通过动作思维促进聋生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发展。首先,要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学具,引导聋生观察、实践、思考,促进聋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其次,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借助几何直观,运用图形描述和问题分析引导聋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到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帮助聋生更好地发展抽象思维,使其逐步形成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思考问题的能力,为解决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聋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形成联系已知知识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聋生视觉认知优势提高其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众所周知,聋生因听觉障碍,认识事物有以目代耳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强调:如何发挥他们的视觉认知优势,因势利导地培养聋生的数学素养,是聋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必须解答的问题。因此,本人在突破聋校数学应用题教学这个重点与难点问题,注重发挥聋生视觉认知优势,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 借助直观教学辅具“摆”应用题。在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及学习辅具等有力工具,引导聋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演一演等手段,帮助其理解应用题、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例如,小强有10支铅笔,王明有12支铅笔。小强和王明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谁的铅笔多?多几支?此类应用题,我们可以利用实物铅笔,找学生现场摆一摆、比一比,帮助其理解题意,充分发挥其视觉优势获取知识,使其形成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技能。

2.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演”应用题。《新课程标准》强调,聋校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聋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聋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聋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红买一支自动铅笔0.85元,买一支圆珠笔用1.65元。小红给售货员5元,应找回多少钱?此题目是学习“小数加、减法意义”中的一道应用题,本人通过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聋生深入理解题意,问题解答水到渠成。

3. 恰当采用线段图“画”应用题。在中年级两步、三步应用题教学中,引导聋生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理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思考、解答是较为直观、有效的方法。因为画线段图能使题目更加简洁、明了,使数量关系更加清晰,还能发展聋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是符合聋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的。

例如,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在解答该应用题时,首先要带领学生读题,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引导聋生弄清题意,并想出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聋生看着线段图进行分析。学生要明确想要知道每天修15米几天可以修完,必须先算出这条路有多长;要算出这条路的长度,就要看第一条线段图中的两个条件“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从而得出这条路的长度是“12×10=120(米)”。这样,从第二条线段图上就可以求出“几天修完”。整个解题过程形象直观,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

4.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应用题。《新课程标准》强调:聋校数学课程的实施要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凸显信息技术、学习辅具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当前最新的希沃白板教学辅助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提供课件云同步、学科工具、思维导图、超级分类、书写绘画等多种授课常用功能,而且操作简单便捷。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当用传统的教学辅具、情境创设、画线段图等手段都难以直观再现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现代信息手段,直观展示应用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帮助聋生理清思路。

例如,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像此类“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轻轻一点,屏幕上就会出现两个同学相对而行的动画,“相对走来”“相遇”这样的概念不讲自明,帮助聋生深刻理解题目意思,提升其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解答应用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比多比少问题、倍数问题、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等,每一种类型的应用题都有其关键的词汇、常用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都有其特有的解题思路、步骤及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善于总结,形成每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及规律,引导聋生掌握方法、准确运用、灵活运用。同时,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聋生,又要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听力水平、言语能力、思维发展等实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聋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聋校数学应用题教学是聋生数学学习的难点,提高聋生应用题解答能力是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聋生视觉认知优势不断提高其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阳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