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润泽多彩人生
——杨凌高新小学践行三个课堂一直在路上
作者:张晓侠
发布时间:2021-09-16 09:22:34 来源:杨凌高新小学
《打造“三个课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指出:“第一课堂”是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即在教室上课;“第二课堂”仍是指校内学习场所,是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场所,“三个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共同构建了“大课堂”概念。
杨凌高新小学建校21年,现有40个教学班, 2222名学生,104名教师,高级教师5人,研究生学历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能手19人,涵盖语、数、英、体、音、美、科学、少先队8个不同学科。雄厚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构建新的教育生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能。高新小学逐渐形成了以智慧课堂为主阵地,校本特色课程为拓展,三级家委会活动为依托的“三个课堂”建设,为办学生快乐、教师幸福、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而努力奋斗!
一、第一课堂,智慧教育筑牢生命底色
1.聚焦“智慧课堂”探索未来教育
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升级校园基础网络设施,并引进了“智慧教育”醍摩豆软件系统,40个班全部安装了触摸式多媒体一体机,智慧教育系统全校覆盖,完成了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智慧课堂运用HITEACH互动教学软件,连接老师手机的HITA智慧助教,为教学带来互动的便利。通过学生手中的IRS反馈器,及时收集客观数据资料,使教师能关注每位孩子的学习进度及状况,即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HIBAORD智慧大屏、IPAD 等信息化设备辅助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高效互动的TBL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美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美术工具及素材进行创作;创作完毕后组内交流,通过HITA、IPAD上传各组代表作品,教师启动HITEACH的观摩模式,学生用IRS反馈器投票选出人气作品。实现了师生点评、生生互评、组组选评、年级共评多元互动的热闹局面。
数学课上,教师通过IRS前测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课堂中用数据决策,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快速通过,当数据呈现已掌握知识和未掌握知识的学生相对集中时,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将这样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实现学习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教别人,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并进行二次作答,借助数据系统再次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组挑人的方式,让同伴互助学会知识的学生进行口述,将思维过程可视化,这样的课堂,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更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英语课,通过 “英语听辨反馈模式”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听辨反馈,培养英语会话和思维能力,使教学目标在在高效互动中达成。
数据决策,实现精准教学。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更贴近学生,实行差异化“一对一”精准教学,这不正实现了”课堂革命”吗?
2.“智慧教研”破解智慧教育密码
为了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先后建成了录播教室、评课议课厅。录播评课系统能与全球20多个Hiteach联盟校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远程互动。随时可与台湾、成都、杭州等联盟校同上一节课、实现远程互动教学,甚至可与全球其他国家联盟校分享名校教育资源和名师资源。我校还是陕西省扶智平台帮扶学校,通过录播教室,与汉中和商洛被帮扶的两所学校同上一节课,为被帮扶学校师生提供优质资源,实现优质资源互通和共享,构建“互联网+名校+名师”互动模式。
11个教研组组内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集体备课、共同听课、或针对某一主题,结合Hiteach系统的教学历程反思、学习历程应用、专业自主学习、诊断报告、团队社群分享等形式共同议课,促进资源共享和共同专业成长。各教研组依托Hiteach系统,结合特色校本课程开展教研,形成集体智慧,并将教研成果生成校本课纲,在完成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为新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目前校本课程已成为我校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
3.“智慧评价”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七色光评价系统”是我校自主研发,以学校信息化为基础,基于PC和服务器平台建设,具有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评价等功能。由校园阳光银行、七色光超市两个核心智慧模块组成,该系统研发设计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出发,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奖励式、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尝试。
学生通过包括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堂优秀表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等方式来赚取德、智、体、美、劳等各种类型的阳光币。阳光币是在阳光银行流通的一种虚拟货币,我们的阳光币的设计理念源于我们的家乡——农科城,学生是刚出土的幼苗,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在阳光币的造型设计上,同样采用了农科城的元素,阳光币共有七种颜色,正如阳光折射的七色光芒。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代表美德、体育、劳动、环保、创新、博学、艺术七种类型的评价。
这7种阳光币分布在学校课堂内外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积蓄”,在阳光银行储存。根据需要带着自己的阳光卡到七色光超市进行消费,选购自己喜欢学习用品、学校的文创产品等,以此激励孩子。孩子储存阳光币的过程,其实就是评价系统数据采集的过程,通过采集和上传学生成长经历中获得奖励的过程性数据,逐渐形成大数据,家长、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学期末生成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成长报告单,老师和家长可以直观了解孩子的表现,及时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二、第二课堂,美美与共彰显个性风采
1. 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舞台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我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学生老师全员参与,人人有社团,学校周五下午,60门校本特色课程百花齐放,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每学年9月份开学,学生通过网络选课,选课场面堪比“双十一”,瞬间秒光。每周五整整一个下午全校实行走班制,学生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在中国画室、五谷画社团、陶艺社团、朝阳书法社感受美术带来的文静儒雅气质;在花儿舞蹈队、健美操队、梦想合唱团、民乐社团、管弦乐社团感受舞蹈音乐的魅力;在校田径队、校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轮滑体验体育带来的酣畅淋漓运动的快感;去机器人、3D打印、创意立体美工、木工、探索者科学社团探究科技奥秘;在博弈社进行棋王争锋……社团活动为队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深受队员们的喜爱。我们还外聘了课外辅导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有家长志愿者,老师们在辅导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职业幸福。
特色课程五谷画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嘉宾的驻足欣赏,用五谷画的魅力向全中国推荐杨凌,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一等奖;机器人社团获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梦想合唱团获示范区合唱比赛一等奖……
2.课后服务,“玩”“学”“读”落实双减为成长奠基。
我校从9月1日起,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近2200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从下午4:25——6:25分,共分为三节课。第一节为“文体活动”,主要让学生“玩好”。操场上有20个班级在体育老师的集体组织下,在班主任跟班老师协助下,参加体育锻炼,玩体育游戏,进行花式跑操。教室里有20个班,班主任和跟班老师带孩子们唱歌、跳舞、折纸、下棋、辩论、才艺秀,还有发挥家长优势资源,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快乐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幸福洋溢在老师们的心里。第二节课为作业辅导,主要让学生们“学好”。全校安安静静上自习,教师个别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不带出校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第三节课为阅读课,主要引导孩子们“读好书”。高年级学生静静地捧起书籍,浸润书香,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绘本,猜故事。阅读是最美的姿态,师生共度是最美好的时光。
三、第三课堂,实践体验拓宽育人渠道。
1.“我是后稷传人”德育品牌实践活动
学校紧紧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农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德育途径,通过六个一活动:
“看一看”:参观教稼园、人工降雨大厅、农业科技博览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农业科技实践基地;“访一访”:开展“红领巾寻访——感动你的家乡人”活动,寻访杨凌著名农业科学家院士;“听一听”:聘请农业专家、教授、家长来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活动; “认一认”: 编写6本“植物辨识”校本教材,举办植物辨识大赛,孩子们认识了不同植物不同生长形态及特征;“做一做”:自己亲手种植、采摘、收获,用五谷杂粮做成五谷画;“讲一讲”:开展“博览园小小讲解员”活动,义务宣传农业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杨凌,让农科城这颗绿色的种子植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随着我校以农业科技实践活动为特色的德育活动广泛开展,孩子们获得真实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多种实践技能,懂得了如何采访、调查,如何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学习,携手成长。队员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油然而生。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德育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特色、要有学生的主动实践,校外课堂的建设无疑助推了工作的开展。走出校园,课堂以外的知识其实更丰富、更精彩!
2.三级家委会,协同育人成为教育新常态
我校班级、年级、校级家委会,每学年第一学期都会换届选举,家委会架起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亲子游戏,体育比赛,秋游,踏青,参观,植树等研学活动在40个班遍地开花,异彩纷呈。
一5班一名学生的家长是牙医,他专门为孩子们检查龋齿,讲解爱牙护牙知识;二3班一名学生家长是消防员,他组织他们中队消防官兵,专门为孩子们讲解消防器械,进行消防演练;六6班一名学生家长自己开水厂,邀请孩子们参观纯净水生产车间;六5班一名学生的家长在交警队工作,带孩子们和家长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体验执勤;有当大校体育老师的家长,设计了亲子游戏,组织孩子们到西农大校园操场参加;家长委会组织孩子们去烈士陵园祭奠,去福利院做义工,到田间地头采摘……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也促进了亲子关系,增加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家长班积极阳光了,孩子班一定会乐观向上。
三级家委会,让社会上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学生。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目的,我们会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走得更远。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一个全链条的保障体系。打造“三个课堂”,实施课堂革命,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