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在培养与岗位契合度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路上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尤其近年来以民航服务类专业为试点,探索形成了“三段四融四位六模块”高职民航服务类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深化改革 构建高职民航服务类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

学校以培养符合民航服务业岗位职业素养要求的人才为目标,围绕民航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标准,深入调研企业用人需求及学生职业素养缺失表现,分析原因,挖掘企业文化内涵,梳理出“六模块”育人要素,即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心态。围绕六模块,形成N个民航人应具有的核心育人要素。深入分析学生在校成长规律,建立“三段式”育人模式,即第一学年——培育养成期,突出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培养;第二学年——定向提升期,突出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培养;第三学年——就业实践期,突出职业理想、职业心态培养。将“六模块”所蕴涵的育人要素融入每一段,实现了与之对应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在培养方式上,形成“四融入”育人路径,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融入活动、融入实践、融入管理,实现课程育人(突出“技”的素养),活动育人(突出“德”的素养),实践育人(突出“能”的素养),管理育人(突出“品”的素养)。在培养主体上突出家庭要素,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体现学校主导、企业融入、社会参与、家庭影响,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在培养效果评价上,构建了学校、家庭等多元职业素养测评体系,采用动态测评、过程测评和结果测评相结合方式,引导学生获取职业素质教育证、岗位技能证。

模式创新 形成职业素养多元协同培养新格局

该模式解构民航服务类人才职业素养内涵,按照“培育养成期、定向提升期、就业实践期”三段递进式素质提升路线,将航空企业对民航服务类人才需求,即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六个模块融入课程、活动、实践和管理等四个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打造螺旋式素质提升通道。在深入思考协同育人的契合点与生长点的基础上,打破传统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构筑职业素养培养立体网络。创新引入“社会”和“家庭”育人,以学校为育人主阵地,加强“校企联动”,突出“家校互动”,推进“校社促动”,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四方共同打造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全方位和谐育人环境,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构建并应用了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民航服务类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效果。建立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学生职业素养测评体系,四方在职业素养测评中比重不同、侧重不同、分值不同。同时,采用动态测评、过程测评和结果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学生日常素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四方联动、相互支撑形成学生职业素养测评体系评价标准,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深入推广 素质育人取得新成效

民航服务类专业先后获省级骨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获批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技能大赛捷报频传,获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及省级技能大赛奖项十余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1项、铜奖2项。学生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获企业认可,招生就业“两旺”,每年近30%的毕业生被东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机场等航空公司录用,30余人担任航班乘务长,有近60%的毕业生从事民航地勤、高铁乘务、游轮乘务等职业,涌现出一批行业、企业优秀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形成品牌效应。此外,社会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民航服务类专业师生为省内外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礼仪服务与培训、会务接待、管理咨询、导游讲解等工作,在区域内形成了品牌特色。设立了“潼关旅游”一体化示范基地,为对口扶贫区县提供导游知识讲解、旅游景点策划、礼仪知识培训等服务。学生社团及学生志愿者长期从事各类礼仪接待、导游讲解、社会志愿服务等义务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赞誉。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