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是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创办的一所完全中学,于2019年9月正式招生。挑起校长的重任后,如何在西安文教兴盛的大环境下结合航天基地“智慧革新”的精神办好学校教育,为师生乃至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便成了我思考的重中之重。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从面向人人、君子文化、课堂改革、课程规划这四个方面出发,推动现代学校的建设。

不忘初心 面向人人

我深知,只有高远却不失实际的顶层设计,才能引领师生前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走访,我对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的客观基础、优势条件、独特资源及发展潜力都了然于胸:生源结构复杂,有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子女、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商住小区居民子女、附近农村拆迁安置户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师资结构良好,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0%,但尚处于磨合期。基于这样的现实,关注每一位师生的全面发展成了我的第一个工作重点。我以“办一所有教无类的学校”为目标,提出“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确立“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办学定位,开展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教育。

为什么要“面向人人”?这是由我们的办学初心决定的。教育工作应守住“有教无类”这个底线,对受教者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我经常告诉学生:“我们不比鞋、不比车、不比房,应与贫困家庭的同学比健康、比友爱、比朴实,与高知家庭的同学比学识、比思维、比习惯。”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融合发展”的办学主张,把有差异的不同生源放到同一环境,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例如,从编创校歌、设计校徽到命名学校建筑、策划劳动周主题活动、美化道路井盖,我都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我认为学校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就应该是温暖的。

涵养君子 赋魂学校

当明确办“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的学校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师生持有航标、凝成共识。这时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君子文化”走进了我的视野。2020年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的校园开放日,我诚邀刘学智、王西京、张培合等文化名人、艺术家进学校,举办“君子文化”高峰论坛,交流教育思想,共话百年树人。

我始终认为,人无德不立。只会考试,不孝敬父母、不讲规矩、不懂礼仪的学生并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具体实践中,我从“君子文化”中锁定了构建学校文化的关键词:爱国、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恕、恭敬、廉耻。随后,这些词成了全校师生践行“君子文化”的高频词。在“君子文化”的熏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下,学校日渐呈现出优雅、自律、进取、宽容的精神风貌。“做人当做君子”的理念在航天一中成为共识。

我不仅勉励全体师生将“君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赋予了“君子文化”新的内涵:以仁爱之心关注教育公平,真诚交往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关注劳动教育,拓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渠道;重视全面发展,追求创新精神;尊重师生,因材施教,努力培育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君子。

科技引领 智能教学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上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因此,我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未来教室·生生课堂”成为现实。目前,智慧教学云平台、共享智能图书借阅机、共享朗读亭、共享唱吧等各种智能教学设备,不仅能更好地记录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数据,而且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此外,学校正在筹划确立学校数据标准、聚集教育数据、完成数据共享与互通,形成数据融合平台。

什么是“未来教室·生生课堂”呢?它由智慧教学、互动探究、交流分享、自然生态和运动健康五个空间组成。“未来教室”有固定的班级、学生、教师,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教与学的系统化数据,再利用智能平台自动分析形成数据报告,指导教师精准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生生课堂”通过对预习、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复习等教学环节数据的记录与推演,形成教与学精微数据画像,为学校数据化教研、评价与管理赋能。在“未来教室·生生课堂”教学空间里,教师通过5块智慧屏和能够一键控制的直播、录播等智能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人手一个护眼平板终端,用手指滑动屏幕,就能看到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互动、课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数据信息。

当然,“未来教室·生生课堂”不单是教学空间的重构、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更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落地实践,实现基于数据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和精准教学。“科技校园、未来教育”是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的建设发展目标之一。让智能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更是整个团队积极探索的动力。

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

一手抓教育的本质,一手抓教育的未来,是我的“两手抓”,基于“两手抓”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体系,是我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查看学校的课程体系图,“基础课程”依据学生学习程度、能力具体情况进行分层,配备校本分层练习册;“拓展型课程”则分为人文、科技、体育、音乐、美术五大类,内含29门特色选修课程以及近百个社团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研究型课程”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

以我校设置的“劳动教育周”为例。通过开展“自食其力的滋味”主题活动,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整个主题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一同参与。活动中,他们组成不同的劳动队伍,每支队伍又细分为几个小组,如统筹组、采购组、销售组、厨师组、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从整体统筹到菜单拟定,从食材采买到食品卫生安全预案设置,从饭票制作和销售到海报设计张贴,从音乐播放到奖杯制作,从饭后洗碗到垃圾分类清运,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每支队伍还自行设计队名、标识和口号。在评价方面,我们尤为关注参与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劳动态度、合作程度、劳动成果分享、对美食乃至生活的理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我们力争让学生有完整的劳动体验,让他们能够通过劳动取得成果、感到幸福。

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学校的教学班级发展至46个,师生员工发展至2300多人;学生在科创、艺术、体育等大赛中频频夺魁;举办的活动、开设的课程有幸得到诸多教育家、科学家、学者、名师的鼎力支持。学校已荣获“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合作实验中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实验学校”等66项荣誉。

回首过去情无限,展望未来志更坚。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始终怀抱着一颗对教育的热忱之心,以“让学生的生命更有张力,让学校更有生机,让教育更有意思”为教育追求,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以期早日办成一所“面向未来、面向人人”的现代学校。

作者单位: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