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重如泰山。保护好每位学生,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同时也是各级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早在2015年的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上就强调过,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完善学校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坚决排除校园安全隐患,织密织牢学生安全网,努力为孩子们平安、健康、幸福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成为悬在学校和教师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学校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校园的长治久安,为学校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

整体来说,目前校园安全重视程度比较高,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均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并定期不定期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结合各自工作,制订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学校领导定期对学校的建筑、消防、水电、安全防护等设施进行检查,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学校周边治安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及时掌握可能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苗头性信息。我校根据教育局制订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了详实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使每一名教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能严格按照要求履行管理职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加强了门卫管理工作,实行学校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和巡视检查制度,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和突发事件。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等问题。因此,如何为学生筑起生命的防护墙,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应提高学校治理整体水平,要从源头上排查化解隐患,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安全教育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差。目前,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相应的安全教育,但往往只停留在一些小型的简单活动上,甚至有小部分学校还存在没发生事故就没有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人为本”,即以“学校、教师、学生”为本,而应当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以“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本。因此,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应该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学校内部应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要充分发挥学校安全管理处(室)的作用;要落实安全工作议事制度,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学校必须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教学楼紧急事故疏散预案、消防应急预案、学生大型集体活动安全预案、宿舍安全应急预案、教学和试验活动安全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礼堂及图书馆等建筑物倒塌应急预案、地震和汛期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一旦发生事故,能够有效应对、及时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学校要加强安全监管,防患于未然。随着集中办学的推行,在校人数较以往有了较大增加,各类学校安全教育的任务也在增加。学校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改进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学校的安全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要完善安全巡查、检查制度。对重点部位要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巡查内容要建档登记,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重点部位的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其他部位的检查每季度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安全检查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要在记录上签名,并建立档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改正的及时改正,一时难以改正的,应书面报告有关部门,并落实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应与巡查制度相配合。对巡查、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尽快整改消除隐患,对不能尽快整改的安全隐患,被检查单位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制订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写出整改报告。逾期未整改合格的要追究相关领导、部门、人员的责任。

第三,学校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成为学校重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学校建设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网络环境,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紧密。网络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网络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现代网络上有许多过激言论,学校应对学生能接触到的网络进行限制,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宣传与教育,教育与监管并行,还学生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第四,学校要积极塑造家校沟通的和谐氛围。学校应加强与家长之间安全领域合作,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模式共同维护学校安全,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获得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监督的密切配合,并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第五,学校要加强教师安全培训。学校应对教师的安全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培训,从而让教师更好地适应学校安全工作需要。所谓“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针对受教育者遭遇突发性及灾害性事故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教师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就能够注意到平时校园中存在的隐患,教师应急处理能力增强了,即便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第六,还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特点,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每月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及各类大型活动中。同时抓住放假前、开学初、夏季来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等安全教育重要时段,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各种宣传阵地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盗、防抢、防骗、防火、防病、防溺水、防洪、防性侵害等安全教育,并传授发生意外事故的自救、自护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关老师也可以编写集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安全教育教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同时,建立一支法治意识强的师资队伍,通过这支高素质的队伍,把法治教育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法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学科主渠道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用教师模范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学校每学期都要请派出所干警做一次法治教育报告,有计划地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加学生的安全常识。

学校的安全工作刻不容缓,需落实各项措施,这也与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提出的“总体安全观”一脉相承。我们要以学校安全为宗旨,走出一条特色学校安全道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力求把学校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