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门抽象复杂,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本来就比较枯燥、难学,而且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无法直观地理解数学课本知识,再加上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方式较为传统,仅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简单讲解,没有课后延伸和拓展,也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已成为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高效,但学习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呢?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不够,尤其是对于思维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来说,更是如此。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课程大纲和教案生搬硬套,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甚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够深入,互动性不强,导致学生两级分化——成绩好的被动学习,成绩不好的放弃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切实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节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并根据图形判断观察的方向,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个物品,如小兔子玩具、书包、铅笔盒等,带领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物品,引导学生说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自己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所以学习兴趣也很高涨。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品,所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一结论,初步奠定方位意识,为他们以后学好几何夯实基础。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地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一方面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要将目光投向所有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期待、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尽量不要以简单粗暴的“对”或者“错”来评价,也不能用讽刺的言语,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以正面鼓励和引导为主,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微不足道的回答,或者错误的回答,也切忌冷语相向,要懂得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激起学生的荣誉感和求知欲。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是“填鸭式”的灌输过程,更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小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为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奠定基础,并且还要让小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善用多媒体教学、图画、儿歌等形式,通过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活力,吸引和感染学生,并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灵活地运用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桥梁,进而产生学习上的共鸣,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定组长,把比赛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互帮互助。最终,在教师的合理调动下,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氛围,让学生“乐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精彩的开头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越活跃,教学效果就越好。上小学数学课,精心设计导语非常重要,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导语设计有很多方法,或巧设悬念,或引问求答,或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理解、总结,能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汲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数豆子”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那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比如,分小组数豆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数得又准又快,从开课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低年级的学生既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又体会到了游戏过程中的乐趣。

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够,教师就要把这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制订出符合他们学习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一年级讲“认识图形”的时候,我们可以准备若干个不同形状的物品和卡片,然后让学生触摸感知,初步建立图形意识,再用学生最擅长的“交朋友”形式,动手进行归类。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总结出图形名称,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图形,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一位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能用形象、灵动、幽默、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原本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我们唯有争当智慧型教师,才能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青年名师施银燕执教的“中括号”一课,施老师先小结了运算顺序“别小看小括号小,但因为它在里边,就数它最厉害了,最先算的还是小括号里的,然后才是中括号里的。”接着,施老师出了三道题,要求学生先标明运算顺序,再算得数。①90÷10+5×2;②90÷(10+5)×2 ;③90÷[(10+5)×2]。计算第③题的时候,有几个反应快的学生举起了手,一个小男孩第三次抢着站起来发言,施老师示意其坐下,并用商量的口吻说:“稍等一下,可以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吗?你看,大家都在举手呢!你也不是小括号,对吧?”同学们笑了,听课老师笑了,这位同学也害羞地笑了。一句“你也不是小括号,对吧?”如神来之笔,诙谐幽默,让学生在幽默的气氛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从而有效调节了课堂氛围。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同时,让其领悟情感和价值观也很重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深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