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9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专项研究课题《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Z1819074。

2019年,全国小学生开始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教材中设置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及有目的阅读四个阅读策略单元。随着阅读策略进入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策略教学应运而生。在阅读策略教学中,“大声思维”是一种便捷有效、揭开阅读过程的方法。所谓“大声思维”,就是阅读者借助一些外在的阅读提示,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清晰描述自己阅读的思维活动过程。类似于数学等理科类的论证过程,这个语言表达过程使得阅读思维活动变得外显化、可视化。

一、“大声思维”在阅读策略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大声思维”的理论依据

列夫·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对思维与言语的关系做了这样的阐述,“思维不仅仅是用言语来表达,思维是通过言语才开始产生并存在的。每一种思维都倾向于将某事与其他事联结起来,并在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这里所说的“言语”就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在运用语言交际时,就是在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如果想使隐匿于大脑深处的思维过程得以清晰展现出来,就可以利用出声的、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大声思维”。

2.“大声思维”帮助展现阅读策略的习得过程

阅读策略教学作为一种阅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揭开了学生阅读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阅读的程序性知识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把线索和回答联系起来的过程和方式是否清晰、准确。这时,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活动过程一旦被揭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习得过程就会清晰地被看见,教师就能够在技术层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运用“大声思维”这种方法,阅读策略的习得过程就可以得到清晰展现。教师示范语言表述过程,学生可以参考进行模仿操作、迁移练习、修正提高,从而使得阅读策略的习得过程落地,真正提升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水平。

二、“大声思维”在阅读策略单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实施阅读策略单元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从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学习运用、出现问题的修正等方面,大量运用“大声思维”这一方法,突破了阅读策略课堂教学的难点,较为明显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将通过一些课堂教学片段,探索“大声思维”在阅读策略单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大声思维”,帮助教师清晰示范阅读策略的运用过程

在阅读策略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师的示范指导。利用“大声思维”,教师可以将这一示范指导的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随后开展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笔者在进行《冀中的地道战》的教学时,就运用了“大声思维”这种方法,向学生展示了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思维过程。

师:我在读到课文第四自然段“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时,就会猜想作者下面可能要写地道都有哪些式样。接着往后读,发现这一段并不只写了地道的式样,主要写的是地道的构造是如何适应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需求的,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思路,跟随作者的描述去读懂地道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大声思维”,清晰地向学生展现了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深入阅读课文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在课堂中,如果教师能经常进行这样的示范指导,学生也会耳闻目染,仿照教师的语言模式,迁移使用,对阅读策略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描述,从而为自身自主进行“大声思维”提供范例。

(二)运用“大声思维”,帮助学生清晰描述阅读过程中原本隐匿、无法察觉的思维过程

1.借助可视化的图示阅读单,辅助学生进行“大声思维”

在阅读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处于阅读策略学习的初始阶段,这时教师就需要提供图式阅读单来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图示阅读单不是板书,而是依据文本特点制成的图表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掌握阅读策略的思维工具,这些可视化的图示阅读单为学生学习、迁移、运用阅读策略提供了支架,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为下一步的语言描述做好了铺垫。

图1和图2是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中《搭石》和《将相和》的展示图和结构图,图1的鱼骨图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以“搭石”为线索,描述了家乡令作者难以忘怀的画面和其中美好的情感。《将相和》一课中,通过图2的课文结构图,学生可以发现,课文是由三个有联系的小故事组成的。根据课文结构图,学生不仅能够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能为其清晰的语言表达提供支架。

2.借助“大声思维”,展现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过程

笔者在与课题组教师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大声思维”,清晰地描述阅读策略学习中的思维活动过程,使阅读策略学习过程的细节得以彰显。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降低了阅读策略的学习难度。现以课堂教学实例说明如下。

(1)展现预测策略学习过程

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时,笔者总结了以下语言表达方式:读文前先预测,并说出自己的预测依据。让学生在充满期待的情况下再进行阅读,阅读完成之后,进行验证。最后,通过这样的语言模式,汇报自己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的全过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教学片段

我在读到课文中______内容时,我便预测到______,我预测的依据是______,当我读到课文后面的内容时,我发现我的预测和课文内容相比较______,如果和课文不一样,我会修正我的预测,继续阅读。

(2)辨析提问策略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提问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针对全文和部分内容提出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不知如何分辨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针对部分内容的,于是,我出示以下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大声描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分辨提出问题的角度。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堂教学片段

师:请出示你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

生:我提出的针对部分内容的问题是“哪一粒豌豆飞得最远”。

师: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来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验证你的提问角度。

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通过阅读课文,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阅读课文______段落的内容,这个问题就是针对(部分/全文)内容提出的。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哪一粒豌豆飞得最远”,通过阅读课文,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阅读全文,通过比较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才能解决,原来这是针全文所提出的问题。

(3)描述有目的阅读的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在学习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两篇课文之后,明确有目的阅读的要求,即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笔者出示了以下的语言描述要求,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

《故宫博物院》课堂教学片段

师:通过阅读四个非连续性文本,本节课需要完成两个阅读任务,注意在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时,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在交流环节中,请同学们用以下语言模式进行表达,描述自己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我选定的任务是______,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选择了哪几个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材料呢?因为______。为了达到这个阅读任务,我运用的阅读方法是______。

现在我为大家汇报/展示……

在《故宫博物院》的阅读任务中,学生需要在四个不同的文本中进行选择,然后从学到的众多阅读方法中再次进行选择,最终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即“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并组织材料简单论证”,这是思维结构层次中的第三层级——多点结构层次。解决过程相对难度较大。学生在汇报自己学习过程的时候,可以以教师提供的语言框架为基础,运用“大声思维”清晰描述自己联系多个文本、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了这样的教学片段:一个学生在描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错了阅读材料,另一位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提出质疑,纠正了他的说法。因为,阅读任务的解决不需要哪个阅读材料。这也足以证明,“大声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展现阅读策略的习得过程,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