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从“引入生活实例,加深理论认知”“转变网络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作业形式,深化教学层次”“调整评价方式,指出前进方向”方面进行探究,希望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入生活实例,加深理论认知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原理的探究也需要借助于实际生活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入生活实例,利用生活案例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图形与几何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运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由此及彼。

1.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过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讲解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结合数学化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深入认知生活经验,把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同时,学生要经历观察、想象、推测、操作、求证、应用等活动,在实际经历中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基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模式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在讲解“平移与旋转”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骑自行车、升国旗、玩转风车等趣味性的生活例子来解释数学原理,让学生深入感知平移与旋转过程,感受相应的运动特征。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多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平移的、旋转的,全面观察图形,锻炼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猜猜我在哪儿”“猫捉老鼠”等数学生活化游戏,把平移与旋转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化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基于生活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认知、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在讲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去思考:当前小明所在的小区停车位特别紧张,如何设定停车位?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设计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还有的学生设计的是长方形的停车位,通过互动、思考、动手操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最终发现设定成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能够节省更多的面积,还能够满足当前的停车需求。在讲解“角的认识”之后,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一共有几个角,以此结合生活实例来回顾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转变网络应用,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样,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学会科学、合理利用新的教学技术,让枯燥复杂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更为形象化、直观化。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空间与几何数学知识体系。

1.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来简化教学过程,以此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探究难点、重点数学知识。图形与几何知识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其中包含了图形的认知、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花费时间来画图形、讲解图形。而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下,教师就可以节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如,讲解“圆的认识”的时候,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让学生自制正方形与圆形,在此过程中分析中心点的具体轨迹,虽然这种方法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部分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误区,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不同图形滚动期间中心点的具体运动轨迹,教师一边演示动画内容,一边让学生跟着动手操作,从而引出问题:“为什么圆形中每一个点到达中心点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讨论与半径相关的知识点与概念。

2.教师可以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把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地表达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入掌握图形与几何相关数学知识,跟上小学数学教学进度,为之后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把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在一起,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从中了解本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微课视频等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去记忆、理解。比如,在讲解了“圆柱表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用三维动画技术把这个公式呈现在微视频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看、复习、巩固,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创新作业形式,深化教学层次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作业中,教师总是习惯于用题海战术的形式来对待学生,选择的大多都是课后练习题,导致学生对于完成数学作业存在一定的畏惧与抵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作业形式,以此来深化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层次。

1.教师要分层设定图形与几何的数学作业,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探究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的作业标准,有一部分学生会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成为数学后进生。由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真实图形与几何知识掌握能力、个性化数学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去设定数学教学方案、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成长与收获,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进步情况逐渐提升作业的难度。比如,在讲解了“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之后,教师可以设定A、B、C三个层次的作业标准。A层标准需要让学生多练习一些常规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分析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等。B层标准是让学生完成常规数学练习题之后,练习一些难度、水平稍高的题型。比如习题“一个圆柱形的酒罐子,直径是10米,高为6米,已经消耗了60%的量,接下来需要用汽车来运输,汽车每次可以装7.85立方米,那么一共需要运输多少次”。C层标准是让学生选择性地完成基础数学练习题,同时练习更高难度的题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以此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2.教师要多设定一些探究性的数学题型,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思路与见解,总结方法与技巧,锻炼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比如,在讲解了图形与几何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标准,如“掌握、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分析某一个实物的体积测量方法”,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主动积累数学解题经验,形成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调整评价方式,指出前进方向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庞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知识难度比较深,很多学生都无法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因此,教师一定要调整评价方式,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改变以往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注重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来提升自我、不断进步。

1.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激励自己向着目标前进。

2.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因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比较大,所以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在共同努力下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3.教师要学会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与肯定,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耐心、客观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弱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我。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数学思维能力、课堂实践能力都作为评价的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属于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教学的研究,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来设定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把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能够更为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师也要善于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善于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真正成长与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创新作业形式、调整评价方式,改变以往作业模式、评价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学习与进步,构建高效、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八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