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家长教育观念对小学生成绩及创造力发展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465。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弘扬文明乡风的作用,又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唯成绩论的现象司空见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孩子个人素养的培养,对孩子的创造能力及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样,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认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家长的儿童发展观是指家长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认识;教育观是指家长自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力和自身能力的认识。这两种观念直接内化于家长的日常教育行为中,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影响最明显。

实际上,家长的教育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内部机制依次为引发内在需要—升华系统—感染系统—实践导向系统,只有确保这些机制的有序建立才能真正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二)乡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乡村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未成年缺乏理性认知和辨别能力,如果学校和家长的引导、教育出现了缺失,孩子就极容易向负面发展,导致各种问题少年的出现。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身体成长、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和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逐渐发生了变化。若较早地进入社会成为“廉价劳动力”,那么未来他们也只能从事一些相对基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这对他们的综合发展,以及今后的生活质量、幸福感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2.乡村家长教育素养的现状

在长期与100位乡村家长沟通交流、跟踪调查孩子的教育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方法选择上,大部分农村家长极少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处理孩子的问题简单粗暴,他们忽略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导致孩子出现了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不高、创造能力缺乏等问题。调查发现,农村家长认识不到自身教育素养对孩子的影响,只是关注学校能否承担起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尤其是在孩子品行和成绩的问题上,他们认为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唯一主体,而忽略自身的重要性。

二、家长教育观念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影响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对研究数据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利用统一的测试题对两所农村乡镇小学的学生进行成绩测评,主要以学期结束时的考试成绩作为指标。研究中,我们将被试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成绩合并为一个指标,用以体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是因为考试成绩具有客观性,能够量化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我们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两所小学1—4年级的100位学生家长,对其开展教育观念调研。再次,我们利用“创造力信念调研问卷”“小学生创造力评估测验”对选取的1—4年级100名学生进行评估。同时,为了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对小学生成绩及创造能力发展的影响,我们还以走访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一些研究资料,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家长教育观念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针对“您认为孩子的成绩能决定一切”这个问题,回答不同意的家长占84.3%,比较同意的占9.2%,完全同意的占6.5%,这说明很多家长在潜意识里十分认同“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对于“您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成绩与能力是否同等重要”的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占64.5%,持否定态度的占35.5%,这说明在家长的教育认知里,成绩和能力基本是同等重要的,他们并不会刻意完全偏向某一方面的培养。但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乡村家长过于看重可量化的学习成绩这种短期效益,往往会一味地要求孩子成绩的提升,过于看重成绩,将压力强加给孩子。

研究数据表明,唯成绩论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成绩普遍处于中等水平,且学习灵活性、积极性不足。这是目前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矛盾现状,他们将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准确地应用于实际教育管理中。因此,只有家长真正地将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落实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才能真正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教育观念对孩子创造能力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针对问卷中“您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并不重要,是可以进行后天培养的”这个问题,回答不同意的家长占86.6%,回答比较同意的占7.5%,回答完全同意的占5.9%。横向对比后,我们发现家长还是比较认可孩子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您认为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否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持肯定回答的家长占73.6%,持否定回答的占26.4%。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自身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是有决定性影响的。通过对家长教育理念的调查,我们发现家长理论上是不愿意“唯成绩论”的,但孩子每个阶段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学习成绩呈现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得不把压力施加给孩子,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孩子文化课的辅导、督促上,这相应地就减少了孩子创造能力培养的时间。

调查数据表明,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创造能力培养的家长,教育的孩子普遍测试成绩较低,创造能力欠缺,思维过于固化,缺乏该年龄段应有的基本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孩子从被动地参加趣味活动,到主动发散思维深度思考、创新,这是创造能力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需要家长循序渐进的引导。

三、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措施

(一)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作共同体

学校不是全部教育工作的唯一主体,成功的教育需要家校携手合作,家长与教师形成统一联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学校也不能忽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而应与家长携手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成长。

(二)家长要提升自身素养,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1.学校应该采用电话、网络、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定期将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汇报给家长,帮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动态的了解,以便家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此外,家长要加强自身教育主体的作用,避免在孩子的教育中出现缺位现象。

2.学校应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切实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临其境地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其他孩子相处的情况等,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同龄人的差异,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3.学校也应树立优秀的家长典型,通过举办现身说法活动,让那些热爱教育、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家长,为其他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提供参考,使得其他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据可依、有据可循,这对家长教育素养的整体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4.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教育素养讲座、论坛,为家长介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规律等专业知识,对家长进行系统、持续的指导,以此提升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帮助家长改变传统的经验式育儿方法,使家长形成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规范的教育行为,能够积极主动采用严谨、科学的方式教育子女。

总之,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落实,补齐乡村教育的短板,学校应该与家长携手合作,密切联系,共同助力孩子成长,尤其是家长要形成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进而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创造能力,激励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尉家沟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