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资源是思政课重要的教学载体,尤其是时效热点新闻在课堂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素材的选用上都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伴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出台,议题式教学成为了一线思政教师的“新宠”,也掀起了思政课教学实践新潮流。而作为思政课“经典手段”的时政教学与作为思政课“时尚方法”的议题式教学,二者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呢?笔者以一节观摩课为例,探讨时政教学在议题式教学中的运用。

一、梳理时政脉络,找寻价值议题

在思政课上,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时效热点容易激发课堂共鸣,增强教学的情境代入感。但若仅仅停留在课堂导入的情感激发和认知共振阶段,就显得未尽其用。学生也会因为碎片化的信息而对新闻事件形成认知偏差,不利于培养其理性精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时政新闻的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既能帮助其形成相对完整准确的认知,也能锁定学生兴趣点和疑惑点,从而在为学生解疑释惑中寻找有新闻价值、学科价值、育人价值的思政课教学议题。

笔者以近期西方大牌联合抵制中国新疆棉花事件为例,引导学生以图示形式梳理新闻事件,并提炼事件关键词,勾勒出自己的问题串。

将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新闻信息以荒谬、合谋、后面三个关键词来串联,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提出问题,打造完全开放的课堂,虽然增加了教师把控课堂的难度,但注重课程的生成效果,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议题式思政课堂更加真实有效,也更加趣味横生。

二、围绕议题探究,实现综合构建


8663

鲜活有序的时政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时生成的问题联想产生了课堂的认知冲突,在此刻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按照议题式教学的模式对时政素材进行重构和剖析,就能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综合建构。以新疆棉事件为主情境,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议题式设计。(如上表所示)

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议题设计符合学生心智,且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于是就把国家利益这个大概念很巧妙地落到新疆棉这个小切口上,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教学互动也变得充分、丰富和立体。学生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了自主构建,这里的构建是知识层、情感层、思维层的综合构建。

三、时政议题交互,激发政治认同

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认为:知识不应该是僵死的、贫瘠的、无生命的,而应该是丰富的、鲜艳的、有活力的。时政新闻为议题教学提供了适切情境,充实了知识逻辑,让教材内容变得灵动起来;而议题教学也充分挖掘了新闻细节,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时政价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而服务。

在这节以新疆棉事件为背景的议题式思政课上,教师提出了很多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新疆棉事件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联合抵制到底是不约而同还是受人指使?经济全球化是大势已去还是大势所趋?中国是默认屈服还是奋起反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马上能得出的,而需要在辩证思考和深度学习中完成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认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某国选择了经济封锁,中国选择了开放包容;面对他国的合法利益,某国选择了“吃饭砸碗”,中国选择了普惠共赢;面对经济全球化,某国选择了逆其道而行之,中国选择了顺势而为……事实胜于雄辩,不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高下立见。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自己就产生了对国家的制度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和文化认同。同时,学生也意识到: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国际局势依然紧张,国家利益依然重要,作为未来接班人的自己,责任依然重大。这样,学生就从思想上政治认同进一步深化为知情意行的综合迁移。

思政课作为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和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师没有单方面的知识讲授和粗暴的价值输出,而是通过反复地创设时政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设计价值议题、引导探究合作,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看似很官方、很抽象实则很丰富、很具体的学科内容,从而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我们:“‘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努力在时政新闻中挖掘最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在议题设计中探寻最有效的思政课模式,善用“大思政课”,努力让思政课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本文系2019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专项课题《面向00后: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GZZ1819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