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个炎热的盛夏,当我从宝鸡师范学院毕业,乘火车去汉中教研室报到,就注定了我与教研的结缘,注定了我穿越巍峨的秦岭天堑从关中平原赶往汉中盆地去远赴一场与教研的约会,去践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回望记忆深处那个炎热的盛夏,那位待人热情、业务精湛、人品高尚的化学教研员徐老师,放下自己手中的事,冒着酷暑领我去报到的情景;那位学识渊博的资深语文教研员张老师,给我题赠他刚出版的两本新书,手把手教我开展教研工作的情景;那位温柔敦厚的老领导郭主任的教诲、激励和关心、呵护,至今都令我感念和难以忘怀。

清晰记得,第一次同张老师经受6个小时长途汽车颠簸去镇巴出差。关中长大的我,第一次见这么高的山,第一次走这么惊险的路,第一次行走在如此逼仄的县城中。第二天,和县上的领导赶往渔渡镇听课,副县长破旧的吉普车中途抛锚,我们徒步赶往学校。还记得第一次和老教研员、老教师前往临潼参加语文研讨会,去武汉参加全国语文教学教法研讨会,当时聆听著名教育专家的报告,如沐甘霖,与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切磋交流,如坐春风。我就是在这样浓郁的学习氛围里,在前辈和同行无数双手的帮扶下开启了教研之旅。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教研助群英

作为教研员,我先从研究教材入手。我从单位图书室借来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套教材和教参,从头学习,潜心研究,钻研教材的特点、把握教学的规律,了解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和过渡,梳理和把握当下教改的动态和趋势,想要找到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尽快进入教研员角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积极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向老教研员请教、向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学习。为了弥补教学实践经验缺失的短板,我主动请缨到城固师范学校任教两年。在这两年里,我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向同行学习,与学生座谈交流,向教育专家和名师学习,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作为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从任教学校重返单位,我具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听课能听出门道了,和老师们研讨交流能指导和点拨到关键处了,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在不断丰富自己教研实践经验的同时,我密切关注教研教改的动态,积极寻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突破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教改,热点和焦点主要集中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向45分钟要质量”。在当时的中学语文界,“南钱北魏”影响很大。我们在综合分析汉中教育现状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了魏书生的教学法。为此,我赴西安和外省市参加研讨会、聆听魏书生的报告和观摩课。在单位领导支持下,我和张老师筛选实验点,最后确定南郑高台中学和城固藏经寺初中作为实验学校,开展“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实验。我们多次赴实验点听课座谈、研讨交流,及时帮助指导教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三年下来,成效显著,全市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验收和经验总结,并在其他学校进行实验推广,促进了全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初战告捷使我对教研工作充满信心,教研之路也越走越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省教育厅的倡导下,我市在十余所学校开展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法教改实验,取得了实效;2010年,在市教育局的推动下,全市24所初中学校积极开展洋思经验学习推广活动,语文学科在汉中四中举办了洋思经验交流和观摩课展示活动,使一批青年教师得到了历练和成长,逐步成长为市县教学骨干和名师。

引领大家一起向前走, 是教研员“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工作职责的体现。教研员要发展自己,更要发展教师、培养新人。我先后几次制定汉中市中学语文教师统计表,发放问卷,对全市各县区中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语文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按照其学识特长进行了分类,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年轻有为、努力进取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队伍。

同时,我注重在教研活动、教学实践中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2011年至2020年期间,我先后指导、选拔和推荐60多名教师参加省级赛教,其中50多名荣获省级教学能手,有10余人荣获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称号。2016年,汉中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建了80多人的“汉中市中学语文名师团”,核心骨干成员先后参与“国培”“省培”“阳光师训”“名师大篷车”“名师引领计划”等培训活动,使汉中的语文名师翻越秦岭走向了西安,走向了全国。

自2006年起,我作为汉中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先后组织20多所学校的150多名教师参加全国中语会“十五”“十一五”“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2016年起,组织35所学校的300多教师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有360多篇(件)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多名校长、80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校长”和“优秀实验教师”,极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近年来,我市中学语文学科涌现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30多人。

作为一名在教学、教研战线奋斗37年的老兵,我先后和张帆、张继林、曲浜雁、李文英、李宝凤等优秀教研员做搭档,从老教研员身上,我学到了他们严谨认真、扎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学术精神;从年轻教研员身上,我学到了他们的思想新锐和思维创新。每年几个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两年一届全市规模的中语会年会,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和品牌。每次我们都围绕语文教育教学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前,通过电话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市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活动中,结合语文课改的新趋势,紧扣课堂教学问题展开研讨。每两年一届的中语会年会成为汉中语文界的一大盛会。我们提前谋划确定主题,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在获奖论文中遴选讲座主题和报告人,精心选择8节观摩示范课(初中、高中各4节),由省级教学能手、名师和骨干教师执教。市中语会年会,成为全市广大语文教师的向往、盼望,大家把市中语会亲切地称为“语文人的家”。我们先后围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探讨”“不同课型的教法研究”“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研究”“教无定法、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探索”等,开展了十多次大型研讨活动。除了紧扣语文教学开展研究,市中语会还十分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市教研室领导支持下,我们先后两次召开了校园文化经验交流会和校园文化成果评选活动,为获奖学校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促进了我市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积极探索教研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方法。2013年中语会建立了“汉中市中语会QQ交流群”,平时在线上进行广泛研讨和交流,配合线下每年的几次小型活动和两年一度的中语会年会,QQ群吸引了许多外地教师参与。2019年8月,我们申请了“汉中语文人”公众号,吸引了市内外、省内外的中小学语文大咖、名师、骨干教师等480多人加入,目前已刊发群成员原创优秀作品和转发美文281期,赢得了市内外、省内外广大优秀语文人的关注和青睐,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同时兼职《汉中教育》的执行主编。辛勤耕耘、精心呵护汉中教师教研交流的这方园地,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总是以绿叶的心态、伯乐的眼光,默默为广大教师服务,为他们修改稿件,成就他们发表展示、研讨交流的愿望和目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不要人夸颜色好,桃李无言自成蹊

在37年的教学教研工作中,我默默耕耘,淡泊自处。我几次婉拒杂志刊登宣传的机会,把平台让给那些优秀的教师,两次推荐汉中语文教师作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的封面人物;两次推荐和指导汉中优秀教师参加“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多次推荐汉中语文教师赴西安、榆林、商洛、铜川以及西藏、内蒙等讲学和培训教师;多次推荐教师参加“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促进汉中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

汉中广大语文教师亲切地称我为“我们的老师”,上级各部门和单位领导也给了我很多的肯定和鼓励、荣誉和奖励。我要以老师的赞誉和领导的鞭策为动力,再接再厉,辛勤耕耘,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我愿以我终生的努力,“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做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做一名汉中语文人心目中优秀的“我们的老师”!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