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育人 空间无限
— —关于“三个课堂”的思考
作者:李 可
发布时间:2021-08-23 16:42:19 来源:教师报
我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对有关教育的话题情有独钟,尤其是对教育的一些新思想、新话题更是感兴趣。当我读了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的《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后,很震撼也很激动。“三个课堂”释放出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信号,也是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的思考,有力促进了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程,“三个课堂”的理念定会引领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三个课堂”不仅强调了教育的使命感、时代感,更强调了教育的空间感,是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到核心的实质性问题的探索,是符合教育规律更全面的、立体的、可操作的育人方案。
教育实质就是架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对话交流的桥梁,让对话双方产生相互作用,使人迸发出改变自我、改变社会的力量。
人一生中会经历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现在一谈到教育,大家的眼光就会聚集到学校教育上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往往被忽略了。杜威说过:“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去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当下时代变了,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需求和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目标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深刻思考达成新的育人目标的实践探索方向。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效应,具有互补性。在人的成长中我们常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在描述人经历学习成长的过程。人的成长是通过各种学习而实现的,我理解“学”是“观察”,“习”是“操练”。学习既要有理论层面的,更要有实践层面的。学校教育具有“学”的优势,而“习”的达成第二、第三课堂更具优势。因为学校教育是有场所的、有目的的、有计划性的面对众多的受教育者实施的。家庭教育面对的是个体,也应该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社会教育是盲目的、不确定的,具有多面性,是现实的、残酷的、有力的,包含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以对人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往往社会教育能有力促进人在心智上和能力上的成长。这点是不可忽视的。走出教室,走进更多彩的现实场景,这是学生更广阔的练兵场,在这里学生可以调动全身的感官,深刻体验现实的震撼,了解事物的多样及相互之间联系,用心思考小我与自然、小我与众生的和谐共存等问题。成为“脸上有日月,笔下有河山。”有学识、有温度、能创新的人。
正如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梅争利所说:“‘三个课堂’理念在陕西基础教育是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是对全省基础教育如何在‘十四五’期间,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思考,是推动‘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向基础教育延伸进行的深入探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领会“三个课堂”,在工作中要以“三个课堂”理念为引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