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的提出和实践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基础教育的相关要求,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吻合,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结合“三个课堂”建设,铜川市新区有以下探索:

向“45分钟”要质量,强化“第一课堂”

坚守课堂主阵地。试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工作,教师自觉投入教研教改,自觉钻研教育教学,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严守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课堂教学同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回信精神、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思政课程、重点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紧密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打造课后延伸链。为切实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2020年9月,新区启动课后延时服务,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作业答疑、自主阅读、科普活动、拓展训练、体育艺术等活动。截至目前参与课后服务学校共7所,参与教师452人,参与中小学生5209人,得到家长的一致赞许。

教育联盟“名校+”。张开双翼,博采众长,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发展“名校+”教育联盟,各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与西安、榆林、渭南等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挥“名校+”共同发展的长远效益;探索以“优质+”为骨干示范的联片教研机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优质+”联片教研工作,健全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365”素质教育为抓手,深化“第二课堂”

兴趣周“三”,落实动与静的学习。各学校把每周三下午作为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全体学生放下书包,走出教室,全员参与到各类社团活动中。文家明德小学“开心农场学生评价”和26个“兴趣课程超市”已经形成了特色品牌;景丰中小学“水滴志愿者服务队”已成立近20年时间,他们走出学校,在服务社会中健康成长。通过兴趣周“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十大能力”,即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运动能力、创作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项过关,开展健与美的竞技。各校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演讲和劳技六项技能中分别制订过关内容和标准,开展全员过关活动,发放过关奖章,增强学生荣誉感。裕丰园小学通过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优化教育多元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金谟小学小海贝合唱团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智慧树》栏目录制,展示新时代少年儿童新风采;锦绣园小学“红领巾少年说”节目开播,着力培养求真、友爱的追梦人;景丰中小学建立全市第一个“梦想教室”,帮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五”式教育,实现家校合作。着力打造体验式学校、解惑式老师、提问式学生、人文式教育、学问式家长,把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均作为教育资源。鱼池中小学、华原中心小学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做“开心农场”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科学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带头做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启明星,成长中的方向盘。文家中学文升运荣登2017年“中国好人榜”,锦绣园小学校长侯小军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各校还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讲堂等形式和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导行“万”里路,优化“第三课堂”

以红色照金为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学校、幼儿园组织党员教师、优秀团员、少先队员前往照金红色革命圣地,开展“祭英烈立鸿志学党史忆峥嵘唱红歌颂党恩寻足迹守初心”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研学主题活动,重走红军路,聆听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前辈的故事,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以博物馆为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学校组织学生定期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铜川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等,开展“品一段历史塑一城故事”研学之旅活动,学生们通过一件件文物与古人对话,与历史交谈,让传统文化生动再现、得以传承。

以家乡风土为主,加强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阿堡寨中小学开展“触摸铜城历史感受文化魅力”研学活动,带领学生感受陈炉古镇的风采,体验制瓷工艺魅力,品味传统美食文化;文家明德小学组织学生走进铜川牡丹园,开展“唱牡丹、颂牡丹、画牡丹”等活动,激发同学们探寻家乡文化的兴趣;锦绣园小学组织学生走进水厂,开展“相约水厂 践行节约”研学活动,培养学生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时代赋予机遇,使命激励担当。铜川新区教育工作者们会珍惜历史机遇,不负时代重托,以“课堂革命陕西行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进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作者系陕西省铜川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