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日头条、学习强国平台、《教师报》等不同平台刊载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以后,在师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三个课堂”的论述,指出了课堂无边界的广阔性,指明了课堂多样化的丰富性,细化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环节,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对“三个课堂”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课堂”是教育事业的根基,是“教育大树”的主干。一切的教育行动都要遵循课堂这一主线,在“第一课堂”这个大框架下,再去谋划开展相应的拓展活动。因此,刘厅长对“第一课堂”的诠释定位非常精准。经济快速发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与学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对如何教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多元发展,保持学习、教研、实践的状态,既要具备从事本学科广博的知识储备、教学态度,更需要与时俱进。

“第二课堂”是教育的催化剂,是加速发展的动力源。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但不是全部。“第二课堂”涵盖了实验操作、文化建设、素质教育活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等诸多内容,能够很好地强化课堂教学,促进拓展应用,强化教学效果,带动整个校园更具活力、更有张力。加快“第二课堂”建设,必然要求学校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部室装备。

“第三课堂”是教育的新元素、新趋势,是一个大磁场。各地都有一些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实践基地,值得我们挖掘和利用。“第三课堂”强调构建教育共同体,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类场馆、各界友人、爱心单位共同建设,齐心协力构建教育大磁场,加快“第三课堂”建设,这是利在长远的大事。

“三个课堂”呈现的特点

“三个课堂”依托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三个课堂”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倡导学校要充分利用部室、场馆、走廊等资源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架起了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高架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了教育的层次,拓展了育人的内涵,达到“在活动中育人”的目的,必将引领新的教学改革。

“三个课堂”体现一体统筹,协调推进。“三个课堂”的提出适当其时,是统筹推进、协调各类教育资源的共同纲领。尤其是“第三课堂”建设,能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延续了“脱贫攻坚”中积累的好做法。“第三课堂”要迅速发展起来,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尽快匹配,这样的教育更立体、更多元、更丰富、更有价值。

“三个课堂”突出尊重个性,多点开花。从学生的角度看,“三个课堂”让教育的“半径”扩大,可以依据特长选择性发展,带着兴趣去提高,学生学得投入且高效,有利于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拔节成长,让每个学生绽放独特的精彩。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三个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套餐选择,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学得多样,家长更喜欢、更支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不再担心组织社会实践没有依据,突破了各类限制,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倒逼教师加强学习,强化优势,拓展特长,与学生同步发展、一起进步,激活了教师队伍。

“三个课堂”促进知行合一,引导实践。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提倡实践和应用,面向广阔的社会,全面释放学生个性,强调既要会学,更要能用、会用。“三个课堂”站位高远,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创新探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里程碑,能促使教学焕发新的生机。“第三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补配合,能够引导学生实践,促进学用结合,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

下一步工作思路

继续推进“三项创建”。今后,每年坚持“示范校”创建,完善“初验、复验、总结表彰”闭环管理,落实督导、督察。梳理前三轮创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召开座谈会、动员会、研讨会,增进共识,凝聚合力,开展好第四轮创建,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第二课堂”办学条件。

突出落实“三个加强”。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教育联席会议,制订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协同攻关。加强统筹推进:紧抓省市督导的契机,制订方案,协调编办、财政等部门,打通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环节,各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确保规划逐年逐项落实。加强督导检查: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下学校指导,整理问题台账,对标整改,对滞后校园进行约谈。

做好“三个布局”。做好校外基地规划布局:建设好苏坊创新园等三个实践基地,分批组织师生实践,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做好师资补充布局:通过特岗招聘、转岗培训、教学大赛,补齐薄弱学科教师短板,激发团队活力,鼓励教师合理流通流动。做好项目建设布局:加快实施薄弱校改造和重点项目推进,提升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

健全“三个机制”。完善奖励机制:依据工作需要,参照各校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机制,激发队伍活力。形成交流机制:重新启动能上能下的交流轮岗制度,鼓励教师跨学科多元发展,储备更多优秀教师。健全县级领导包抓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的互通,争取多方支持,为教育发展护航,全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作者系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