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虽然学过党史内容,但现在对有些内容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今年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又引起了我的兴趣。闲暇时,我捧起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想象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与辉煌。

我的老家在榆林定边,地方不大,不过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派三五九旅在此打盐,成了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力支援了革命战争。

曾记得夏天的傍晚,我们端起了饭碗,搬了板凳,坐到院子南墙的杨树下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在这里,我就多次听到红军在定边的故事:1936年红军解放了定边;1941年深秋,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在“三边”(定边、靖边、安边)打盐,有力地支援了边区人民的抗战斗争,大大改善了陕甘宁边区食盐短缺的局面……这些队伍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帽子上有一颗“红五角星”,他们从不打扰百姓,还帮当地人砍柴、挑水,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

跟着爷爷、奶奶们讲故事的节奏,我们这帮孩子听得入了迷,连睡觉都要父母们再三催促,我们便和爷爷奶奶们约定后面继续讲。

打那时起,“红五角星”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县电影院经常送文化下乡,时不时在乡政府的空地上支起一块电影幕布,用放映机播放电影。我们相约着一块去看,《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聪明、可爱、坚强、机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头上的那顶带有红色五角星的八角帽让我们羡慕不已。看完电影后,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就模仿着电影的场景玩耍起来。大家用树枝作枪、竹片作刀,用腰带将宽宽的裤脚缠起来,然后缠着大人,要来一大块红色的布,叫来心灵手巧的姐姐,一起用铅笔画出五角星,用剪刀剪下来缝在各自的帽檐上。虽然大家的帽子颜色各不相同,但是“红五角星”是相同的。就这样,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带有“红五角星”的帽子就做成了。我们戴上这一顶顶“红五角星”帽子,和小伙伴们一边哼唱着《红星歌》,一边撒着欢去玩打仗的游戏了。这些“红五角星”帽子,让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兴奋了好久。

那一年,老师带着我们阅读了《红岩》这本书,书中告诉我们: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被敌人杀害在渣滓洞,烈士们任凭敌人的“皮鞭举得再高”,但他们面对死亡,坚贞不屈,他们放声大笑的英雄气概让我久久不能自已。读完《红岩》后,耳边仿佛听到了《绣红旗》催人奋进的旋律,眼前仿佛看到了烈士们用一针一线绣出一面属于革命者的“五星红旗”的场景。

自此,这面红旗,就一直装在了我的心里。

后来旅游时到过青藏高原,看到了那条青藏铁路,知道那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知道了十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生命和汗水打通“天路”的感人场景。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克服了高原铁路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其实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一场场洪涝灾害、一次次抗震抢险、一回回森林灭火……不都是因为有了“红色精神”才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吗?

这“红色”从小伴随着我、浸染着我。而今,在祖国的大地上,机关、学校、社区……到处都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儿时记忆中的小小的“红五角星”,已变成了我胸前的红色党徽。胸前的这团火是那么鲜红、艳丽,砥砺着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发光发热。

作者单位:榆林市定边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