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作业革命”背景下,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书面作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尝试和探索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作业”,降低学生近视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月20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

其中,就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我感受颇深。当下,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在有的地方和学校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常听身边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作业太多,有的甚至写到第二天凌晨。周末课业也多,学生苦于应付,在简单机械训练中刷题、背书、背答案,没有时间独立支配生活,没有时间观察思考、独立创造……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贵的好奇心、独特的见解都在无穷无尽的作业中被淹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社会各界都应再次发出呼吁:解放学生。

严控书面作业,增加能力锻炼

作业伴随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对学生来说,作业是教与学过程中避不开的话题。但要注意,新时代背景下,“作业”的内涵绝不只是狭义的纸面书写活动,它是包含很多方面的“活动”。

关于学生作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这是关于学生书面作业在时间方面的要求。

那么,教师可不可以多设计读书、背诵、查阅资料、采访、表演、社会实践类作业,真正使作业成为劳动教育组成部分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还应该提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从过重的书面作业中解放出来。作为学校学习的有效补充,作业不只是巩固学习成果之用,更应该有拓宽学习领域、增长见识之功能。一味机械重复性的书面作业,除了提高一时的分数之外,更多的是使学生身心疲惫、视力下降,对学习的兴趣锐减。

在优化作业中拓展学生想象力

前些年,一位教师去国外研学,他发现当地一所小学的学生已经尝试在小机床上加工螺丝钉。这样的作业,学生很主动,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而我国的作业,绝大多数停留在“写”的层面,学生被成套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过早地戴上了眼镜,而真正的诸如“加工一枚螺丝钉”的劳动能力太缺乏了。长此以往,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会越来越凸显,这也是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原因。教师要更新理念,重新认识“作业”的含义,把“作业”定义为一种劳动,不局限于“纸面书写”,还要“探索实践”。

比如语文作业,写生字、写作文、做习题必不可少,还应包括查资料、读名著、小采访、干家务、做手工、参观研学等,多感官参与、探索实践运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小学一二年级可以设计更多的亲子活动作业,比如:一起设计生字顺口溜,巧记生字; 涂涂画画,口头续编一个看图故事;亲子之间练习课文朗读等。中高年级可以设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给诗歌配图,帮助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配乐朗诵课文或者朗诵自己满意的原创作文;查阅和课文相关的人物、历史人文背景资料等。诸如此类的作业有趣味,可以激发儿童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活动体验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小学生喜欢模仿,编排课本剧可以满足学生的模仿需求。学完《完璧归赵》《渑池之约》《负荆请罪》等课文,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的作业,通过第二天的班级课本剧展评形式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这类作业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了课文故事中的各种角色,提升了表演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

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生活,参加研学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参加体育锻炼、感恩行动等,均可以设计成“作业”。我认为,这样的作业非但不影响学业,反而对于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极大促进。

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差异性,尽量不要“一刀切”式留作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已经会了的作业,不要机械重复地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超市”多给学生设计几个层次的作业,优秀学生完成拔高类作业,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完成基础巩固类作业;学习吃力的学生完成“兜底”类作业。学生自由选择喜欢完成的作业选项,抱怨作业多的现象就不复存在。

总之,新时代“作业革命”的背景下,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书面作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尝试和探索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作业”,降低学生近视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宝鸡市渭滨区宝桥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