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老师说:“教师要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胜任育人工作。”

2017年2月,我的课例“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陕西省级优课。陕西省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微课大赛,我都有参加。刚开始接触微课时,受制作水平和时间限制,我的视频多以介绍知识为主,当时我拼命模仿第一届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的时长、语速、声音、字幕等,唯独忘了微课的灵魂是设计。微课“认识地球”“澳大利亚的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分别被评为榆林市第二届、第三届数字故事和微课制作评选竞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离我心心念念的一等奖相差甚远,察觉到自己并没有进步后,我陷入到了一种教学恐惧中,无知、无能和不被认可、不够优秀的感觉伴随了我一年多。

偶然间,我在网上发现可以付款1000元“买”微课,前提是只提供课题,付款人不能对微课设计提出建议,只接收成品。思索再三,我还是“买”了。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写着我名字和学校的制作精良的微课“非洲是什么样的呢?”这节微课不仅选题好,拍摄画面清晰,还有专业播音员配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微课,可它不是我的。当时陕西省举办微课大赛,我走到校长办公室毛遂自荐,想代表学校去参赛,现在已经忘记校长当时的语言和表情,只觉得自己脸上发烫。我知道写下这些,可能会被同行嘲笑,但这正是我当时作为新手教师在面对教育信息化中的自我成长、自我反思。《人性的弱点》中,戴尔·卡耐基写道:“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我深以为然。现在在初中工作,我经常感觉这是我青少年时期校园生活的重现,仿佛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依旧陪伴着我,仍是我人生旅途的向导,时刻提醒我在精神和人格上,在事业境界和生命格局上要不断攀升,这样职业的快乐才能“悠然”而生。

在陕西省人人通平台,我看到一个老师上传了微课“小熊学地理”,风趣幽默的卡通形象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作者是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山东省地理远程研修专家组成员郭成强老师,我加了他的微信,诉说了我的现状与困惑,他立即发过来七年级下册全部的微视频和对应课件让我学习,并告诉我:“不要丢掉职业尊严去迎合评委、迎合学生。”我回过头审视自己,才意识到:廉价的模仿吸引不了评委,更别提吸引学生了。于是便开始试着去理解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拥有的个性,并顺应本性去学习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策略。

2019年11月,我接到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邓海英老师的电话,她提议让我录制3节八年级地理微课,我花了一个礼拜自学新软件“万彩动画大师”,做成微课“中国的地形——高原”,被收录进陕西省名师资源库中。在讲到中国的地形课程时,播放给学生们看,深受他们喜爱,一位学生在与我聊天时说:“老师,你的微课中涉及的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虽没有去过西藏,但是您让我知道了在那种寒冷的地方还能发展种植业,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西藏看一看!”得到学生的肯定后,我仿佛找到了方向:要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考虑“怎么教”和“教什么”,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

2018年暑假,我被榆林市电教馆聘为“英特尔未来教育”横山区主讲教师,培训受到了横山区第三小学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2018年12月,陕西省开展第四届微课大赛,我要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静思之下,我意识到地理教学必须打破常规,我要用联系的视角从事教育,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建立在理解、资源和兴趣之上的,于是带着这些理解,我开始了STEAM案例的准备,摒弃模仿,通过不断摸索,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迅速进行教学设计,“巧手工程师”用木工来做机器人,下班后我就去榆林市STEAM俱乐部学习简单的木工操作,包括磨床、胶枪、迷你锯的使用。那时候,小女儿出生刚满6个月,深夜伴随着她均匀的呼吸声,灵光乍现时我就随时记录下来,就这样持续了一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自我改变。首先是观念的更新,教师要做一个有前瞻性思想的,一个敢于挑战新知、挑战自我的人。

有个环节是“前卫编程师”,大一时我接触过Linux C语言和VF,毕业后再无涉足,因此编程于我而言是“白首如新”,不过我迅速打破心理障碍,抽空便去STEAM俱乐部学习,最终学会了简单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并熟悉该领域尽可能多的知识和细节,夜晚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备课和资料整理。为了让学生熟悉平台界面,初步感受机器人是可以用程序控制的,我让学生自己编辑程序,运行机器人。至今我都难以忘记的是在“读懂一个范例并运行机器人”中,我因为自己的学习情况,认为难度很大,学生可能会很难完成,便将教学实践中“机器人曲线行走”难度降低到“机器人直线行走”,可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发现学生的操作如“探囊取物”般简单。这堂课改变了我对教师的理解:技术所要求的新技能经常是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没有学过的,教师需要具备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一名教师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因此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

这样做出的STEAM案例“走进机器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邂逅之旅”被评为陕西省第四届中小学微课暨信息化创新大赛一等奖。我太惊讶了!但也有了新的认知: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带到课堂上,让奇思妙想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这一奖项极大地鼓舞了我,我突然明白了应该如何上好一节课,浑身充满了力量。带着对学生的爱、对课标的详细解读和对教学的全面思考,在付出时间和精力后,我在2019年的夏天被评选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20年被榆林市电教馆邀请作为新媒体新技术的评委代表进行发言,2021年被聘为榆林市新媒体新技术初中文科组评委,且教且学,此时的我已经适应了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今年,我带八年级的地理课,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学生,遇到问题,我随时利用短视频和各类信息资源助力地理教学。例如:2020年12月26日的“西银—西成”高铁开通运营;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橄榄油的主要产地;2021年3月15日,我国北方及西部部分地区出现十年一遇的强沙尘暴天气;2021年3月24日的“长赐号”货轮搁浅引发的大堵塞;日本的长屋等。

利用信息化教学,我有了太多新的发现。学生们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就是发现未知事物的过程,这种过程令人兴奋。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创造一些能够启发学生的瞬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非常可贵的能力,这种能力也能带领学生走向成功。教育信息化开辟了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道,相信在未来,教育信息化可以助力下一代成为问题解决者和责任担当者。

作者单位: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作者系陕西省第四届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