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西安经开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经开一小)五(4)班学生计澜宇这样介绍自己的“3D打印设计”原理。与“3D打印设计”一起参展的学生科技作品还有“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双重锁设置”“手持式小吸尘器”等。这些作品是经开一小围绕科学和信息课程,以社团活动和综合素养大课堂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有机融合的产物。在信息化建设中,面对个性与共性的问题,经开一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特色模式。“我们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需求出发,为个性服务,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中,让教师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受益。”经开一小常务副校长李涛说。

有效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

现阶段很多学校虽然认识到建设智慧平台是学校管理发展与课堂创新的首要任务,但高额的费用、复杂的操作导致学校信息智慧平台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教学一直是李涛思考的重点。

“经开一小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主要以学校现有的无线网络全覆盖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将教学、科研、管理进行充分融合。”李涛总结,学校在原有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对各自独立的业务进行系统研判,特别是对效率低和重复性强的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工作入手,建立经开一小特有的智慧校园模式。

“以‘钉钉’为核心,创设了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经开一小信息中心教师武权介绍道。学校以免费平台“钉钉”为依托,通过自身现有平台的数据共享与链接,实现了上级管理部门、学校、年级组、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等多角色分配,统一汇聚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让工作更高效、过程更透明、评价更多元。在此过程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教职工普遍反映各种小平台繁多,操作起来麻烦;资源库空间有限,数据资源庞大无法储存……于是,学校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团队,加快数据的互通和高效融合,构建了“三大模块,六大系统”,即以教育资产、家校沟通、教师教研为核心,将报名选课、家校联系、工资管理、固定资产、新闻宣传和校园安防工作纳入其中。“学校即将引入智能访客系统,可以对入校来访人员进行精准登记、全程追踪、影像采集,这套系统也会接入智慧校园平台。”学校后勤保障处主任雷鹏介绍说。

经开一小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多元化系统及资源库,实现了一站式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网络教研系统、网络备课系统、教师学习中心系统、教师评价系统、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家校互通系统、视频录播点播系统、远程网络会议系统、资源宝库等应用)。将若干系统集中纳入平台进行管理,教职工和学生在一套系统中就可以完成各个系统项目的操作。

“目前,这个平台仍在不断完善中,我们准备将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在成本和实用性上实现兼顾。”武权说。

建立校园一体化通讯中心,根据年级、学科、班级,乃至各个学生,由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管理和推送,提供个性化的“学”和“教”。“我们不单单为信息技术的创建而创建,也是为了让校园管理、教学工作、家校沟通更简单。”李涛说。

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锁的传动程序在上一次的操作过程中会自动保存,形成存储记忆。”面对一(7)班学生王思远的“双重锁装置”在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周围几个高年级的同学立马凑上去,争先恐后地为王思远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这都是综合素质大课堂培养出的‘小科学家’!在趣味科学课堂上,我们第一学期主要进行信息技术原理和科学知识的教学,第二学期就引导学生将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制作与创造,家长对这门课程的反响特别好。”经开一小科学教师杨梦楠难掩内心的激动。经开一小的校本课程建设以趣味、融合、应用、创新为主导,注重学生信息技能、阅读写作技能、计算统计技能、主题研究分析技能、绘画技能的锻炼与提升。学校3D设计课程教师刘晓宁表示,学生在3D设计中对软件的操作使用,对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都是为了让他们爱上学习、发散思维、勇于创新。

学校每学期开设VEX机器人、编程纸膜课程等信息兴趣班七八种,为部分学有余力以及创新兴趣较强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社团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校内师资力量,每周三进行全校走班制选修课程,每天早晨对部分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集训。

“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是由全员参与,家校联动的。”李涛表示。经开一小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家、校、企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的学习平台。学校有全员性信息技术任务群学习课程:一二年级为Word文档操作、思维导图、电脑初级绘画,这些学习以操作训练为主,强化学生之间的帮扶与讨论;三四年级为PPT制作和动画制作,这些会和学校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如各类探究性学习后的PPT汇报,合作学习下的绘本创编等;五六年级开设数据整理分析技能和数据应用分享课程,把职业体验与热点信息捕捉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分享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入校会先学打字,为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学校给学生配备了键盘保护膜,让每个孩子都能练习盲打。”经开一小教导主任崔玥介绍道。一年级的盲打训练,是为接下来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的信息写话作准备。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经开一小“从娃娃抓起”,选择了更加“生态”可持续的培养模式。经开一小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中,一二年级打字并练习写话,在孩子表达欲望最强的时候开启信息写话。三年级以上每学期每班至少一篇网络写作修改与分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账号,可以在空间写作留下自己六年的成长足迹,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学生作品后跟帖评价。”语文教师辛克薇说。通过古诗诵读网络打卡、学困生朗读群和书写群的建设、综合性活动的PPT制作与展示、思维导图的制作,教学信息化已经融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英语课程听说环节一定要借助信息化的资源,英语歌曲与英语经典配音学习纳入全校性课程学习,学校已经形成各年级英语配音校本手册,让孩子的英语学习效率更高了,也更实用了!”经开一小英语教师王妍激动地说。经开一小英语教学中“浸入式英语”成了英语教学最突出的亮点:将微课教学、故事演绎、视频表演作业等整合融入智慧校园系统,让孩子突破“哑巴”英语。同时引入沃特福德英语趣味学习系统,听、说、读、写都得到了练习。

如果说英语教学是经开一小信息化教学的高效融合,那数学学科的教学就更加直接、实用。

“我们谈‘说数学,促思维’,但是‘说’与‘促’之间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媒介就是信息技术。”经开一小数学教师薛冬冬这样认为。在薛冬冬的数学课上,孩子们自己当小老师,制作数学微课,形成线上的点播课堂,学生们将自己讲的微课上传到平台生成二维码,成为“知识胶囊”,平时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在“知识胶囊”中都可以找到。

在经开一小,校园里处处可见“金牌小讲师”,薛冬冬的学生胡宸睿就是其中一位。胡宸睿曾经是一个不喜欢听课、不善交际的孩子,老师发现他在信息技术能力上比其他学生高出一大截,于是胡宸睿成为了多媒体管理员,让他进入学校“编程猫”社团、3D打印兴趣班,成为了信息技术老师的小助手……薛冬冬欣慰地说:“他现在是班级学习骨干,经常帮助班级打印试卷,修理学校打印机,自己常常录制微课,带领全班乃至全年级同学共同进步……”

网络帮扶推动区域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信息化如何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服务,如何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我认为这些是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内在要求。”李涛说。

2019年11月,经开一小被陕西省教育厅教育扶智平台确认为试点校,开启了为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中心小学、汉中市佛坪县西岔河镇中心小学直播上音乐课、美术课的任务。于是两地教师共同努力,为直播课堂出谋划策。每节课前,两地学校管理人员对接相关技术装备,主讲教师与被帮扶学校助教共同商讨备课;课中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内容,助教指导帮扶学生认真听课,做好参与与展示。课后两地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直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共同开展城乡线上互动教研活动,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提高下一节课的质量。教师陈洁媛说:“每一次课程的开播,都倾注了两地教师共同的心血。”茅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候继浩在直播课后写道:“在这节美术课上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我真希望每天都像这样,我特别喜欢这节课,尤其是《中国龙》。”2020年10月,直播课由一开始的针对两所学校,发展为针对两个镇的学生,两个月后,经开一小的网络线上帮扶直播课已覆盖到两个县的学生。

自建校以来,西安经开第一小学每年被评为区级信息技术先进单位,近年来被评为陕西省STEM教育种子学校、西安市创新应用示范校、西安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2020年度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一定要从需求入手,为学校管理、课程需要与课型需要服务,实实在在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李涛说。

(西安经开第一小学系2020年度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