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已实施20年,但部分教师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灌输式阶段。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享受到乐趣。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明显不足,自信心缺失。课堂是教学主阵地,陕西省教育厅近期提出的“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让人为之一振,笔者认为课堂需要从三个方面变革。

一、变革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式,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包装教材内容,加工改造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呈现,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兴趣,激励学生学习。

1.情境灵活设计

把抽象的知识藏在直观性情境中,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降低枯燥感。例如数学课,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把数学知识变成日常生活片段,将问题潜藏在生活情境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和发现,提取出有效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语文课,教师讲授陌生文本,可借助图片和各种资料,或相关话题,破解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感,搭建沟通桥梁。

2.多门课程融合

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说:“学生学不好的,使他学好;学生学不懂的,使他学懂。”教师应以学情为起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打破课程独立性,关注多学科知识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铂金斯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中介绍的课程融合案例——“有丝分裂之舞”,实现了跨学科资源重组。“有丝分裂之舞”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细胞,通过现场表演,演绎有丝分裂。通过学生角色体验和现场直观展示,理解抽象的细胞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胞质分裂期。生物与舞蹈、音乐等学科结合,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变化,让学生换角度认识生物“有丝分裂”的复杂过程,趣味性与互动性结合,将知识传授演变为情景剧。

3.知识与生活关联

从实践回归学校,再到课内和书本上去寻找答案,搜集资料及信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促进知识自主建构。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省级教学能手周锐老师说,她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如购物、测量物体面积、乘车等,促进数学知识与真实生活高度对接,让学生增加对数字敏感度,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现象,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核心理念。

二、变革课堂教学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是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所在。

1.注重思维可视化设计

讲授某方面内容,重点不在于把知识复制到脑海里,成为容器,而在于获得新理解、产生新问题、找到新方法。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还原知识产生背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本质上理解知识内涵与外延。数学课上,教师如果直接出示三角形面积公式,没有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形成过程、演变过程、推导过程,死记硬背公式,遇到复杂问题情境,就不会灵活运用。

2.组织体验探究式活动

语文教师讲授演讲活动单元,可以将几篇演讲整合,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精选议题,促进学生在对比、分析、探究过程中知道什么是演讲,还可以设计与学生紧密相关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一位教师执教《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时,改变游记传统教法,以体验式主题活动组织教学。做游客,邂逅格拉丹东,通过视频、文字、声音,疏通课文内容,侧重听的训练;做导游,聚焦格拉丹东,行程介绍、关注美景,侧重说的训练;做演员,推介格拉丹东,配音、朗读,侧重读的训练;做宣传,走进格拉丹东,侧重写的训练。

3.遵循教扶放下降式思路

一节课,教师要先教,教给学生方法、思路、基本知识,训练必备技能,掌握适当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精讲精练,重点处反复强调,难点处迂回穿插,兴奋处持续助推,空白处启发点拨,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将方法迁移,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巩固,逐步消化,促使他们自学自悟。教师针对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及时出手,指导搭建学习支架。

课堂教学艺术在于:如何把教转向扶、扶转向放。某教师教二年级学生学一首三段的歌谣时,采取的方式和步骤是:第一段精讲精读。第二段合作,布置学习,让学生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完成任务。第三段未讲,让学生体现“教—扶—放”设计理念。正如叶圣陶所说:“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

三、变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用具体、有效的评价方式精细考查学生学习状态,确信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所渗透方法、所传授知识、所拥有技能。通过恰当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让学生尽情地在未知领域前进。

1.进行个别化检测

巩固提问或检测环节,教师通常让学生集体回答。“这道题你们懂了吗?”在整齐洪亮的声音中,教师被眼前表象所迷惑,个别学生薄弱之处被遮蔽。教师应采取点对点抽查等方式,基于实证个别化评估,检测学生当堂知识掌握程度。数学课采取抽选个别学生到黑板上解题,清晰地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个别化方式较为直观。

2.关注评价指向性

评价容易出现只考虑结果、准确性或标准化,而忽略学习过程和非智力因素考查,导致学生学习后劲不足。评价要关注诊断性,从学生学习结果反推其学习过程。学生个体化差异明显,教学评价要给出具体改进方向,确保每位学生朝着更好方面发展。学生回答问题出错,具体错在何处,教师应给出清晰指示。是方法不当,是知识混淆,是解题技巧缺失,还是当场紧张所造成?分析清楚原因,能给学生清晰地评价,确保找到改进途径。

3.探索分层化评价

班级授课制下教学,在有限时间内,要做到评价对象的全员化,操作难度较大。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有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层级分布图。采取分层评价方式,在巩固检测环节,教师设计有梯度的检测习题,用一个层面的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实现以点带面。如某一个方面,学生们消化掌握不彻底,教师可以设计新习题,或把习题做变形,再次巩固。或在课后作业和课外辅导方面,进行针对性补习和当面指导。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