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课堂变才能实现教育变。基于此,陕西省教育厅提出了“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这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新理念、新阶段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六性”:

育人性。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紧迫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所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把育人性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定性。教学改革要推进,关键的因素在“人”,而决定人行动的关键在思想认识和坚定信念。对学校而言,能不能扎实有效推进教改,关键要有一位“有情怀、有思想、有信心、有能力”的校长。“有情怀”,就是能从培养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角度出发,面对教学的沉疴顽疾,主动自觉进行改革;“有思想”,就是能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育理论、高远的教育思想,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规划者、指导者、实践者;“有信心”,就是在课改推进过程中,不跟风、不折腾、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有能力”,就是能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各种资源、解决各种困难,让教学改革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系统性。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过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协调推进才能取得实效。一是要招改、考改、课改、教改同时推进。招生改革是用人的“风向标”,考试改革是教学的“定盘星”,课程改革是教育的“施工图”。二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发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宣传动员取得家长、社会对改革的大力支持,让教改的实际成果惠及学生、家长、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三是要行政、研训、学校、教师通力协作。从教改实践看,最理想的教改状态是行政积极推动与基层主动探索相结合。学校是教改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性,依据学校实际,设计教改方案,打造校本特色。教师是教改的主力军,只有教师愿改、乐改、会改,教改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四是要德育、管理、课程、教学、文化协同实施。对学校而言,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同时抓好德育铸造灵魂、管理强化过程、课程弘扬个性、文化引领行动等工作,确保教改顺利推进。

生本性。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看,不管是“改结构”“改关系”“改意义”,核心还是体现生本性,通过转变“学”“教”的方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自主发展。要坚持以学为主,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让课堂变学堂,促进学生主动、深度、全员参与学习。要强化生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媒体、科学评价等手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励、点燃、唤醒学生的心灵。遵循“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注重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向教育拓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要关注生命,秉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舒展生命”原则,达到纸质文本、生活文本、生命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和教师共同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心灵的自由飞翔,生命的自主成长。

高效性。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型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坚持“育人为先”,重视分数而不唯分数,达到学得愉快、教得轻松、考得满意、全面发展。要建立质量标准,同时积极制定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努力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标准”转变,抓课堂、抓日常、抓过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要加快评价改革,践行“评价即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促进育人模式转变。通过系统性的评价改革,最终要以学科素养为核心、教学管理为抓手、课堂教学为阵地、质量评价为突破,探索形成“为学生升学和全面发展奠基”的新型育人模式。

长期性。教学改革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要有“长打算”,从一个区域、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据办学目标,制订一个较长时间、分段实施的教改规划。要学“慢功夫”,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能急于求成,懂规律、守底线、知敬畏,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诱惑,任何时候都要坚守以生为本。要做“小改变”,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在继承中发展,常规中创新,纠偏中提质,关键要行动起来,只要不断变化,就能积小胜为大胜。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要信念坚定,策略正确,积极探索,必定能取得成功,进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