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期特别推出“课堂革命陕西行动”专版,详情请见3版。

“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像一道闪电,划破春夏之交的长空,伴着隐隐的雷声,为陕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点燃了熊熊大火。4月下旬,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活动。近日,刘建林厅长又在本报以《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署名文章,以“三个课堂”的理念,深入解读“课堂革命”的必要性、意义、内涵以及价值。

八百里秦川,汉江两岸,渭北黄土高原,正在掀起一场“课堂革命”的改革热潮。

2017年十九大召开以来,深化教育改革工作进入快车道,密集的教育改革文件持续发布,教育改革遇到了全面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育并举等等这些最难啃的骨头。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这五大目标的实现无一不和教育息息相关。

刘建林厅长在文章中指出:“三个课堂”的构建与融通就是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基于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依托新技术,进行根植现实、面向未来的课堂革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笔者以为,“课堂革命”的核心工作是深入推进育人模式的变革。通过“课堂革命”的探索,构建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在育人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重关注意志品质、劳动观、幸福观、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的身心与生活方式、社交能力、抗挫折能力、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培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跃进,基于新理念新技术新发展的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面向未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对高质量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期待。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所需要的,也是时代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所需要的,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

刘建林厅长“三个课堂”的解读,把课堂育人的内涵推向深入:对于学生来讲,无时不在学习思考实践中;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在一起,无时不是在育人中。所以,既要抓住有形的课堂,也要抓住无形的课堂。既要关注一节一节课的构建,也要关注育人过程中的课程构建,尊重差异,分层有序,和谐一致。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以“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为契机,以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要求为指引,积极探索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推进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校和教师层面要抓住课堂物态形式和课堂教学形态两个转变的实质,基于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依托新技术,探索课程新载体、育人新模式。摆脱分数对教育的单一评价,构建教育从过程方法到成果绩效,从育人主体到教师学校社会的多元评价标准。

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无不是默默遵循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强调的意识主动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规律,在全面开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项目化教学时,应主动遵循这一规律。

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和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须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投身“课堂革命”的实践探索;各级教研部门也须充分展开调研和理论研究,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关注面向未来,关注新技术新方法,使“课堂革命”得到基于实践、持续不断的理论支撑。

教育同仁们,“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向三秦父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振鳞奋翼正其时!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