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微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合理地选择素材

不少学生写作时总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这主要还是缺乏写作素材。素材是可以积累的,素材在于“精”,不在“多”。写作时选取典型素材,选取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特点或事物特点的素材才是“上上之道”。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带着学生一起筛选素材,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或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例如,写一篇介绍四川旅游文化的文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素材:(1)四川有很多美食,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四川的火锅麻辣醇香,名扬天下。(2)四川方言十分有趣,如洗白(完了或者没有)、挖抓(脏)、勒里(这里)等。(3)四川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彝族、羌族),在四川,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极具特色的服饰。(4)四川有着典型的节庆文化,人们喜欢赶庙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选择哪些素材比较好呢?

生1:我觉得这些素材都挺好的,各有各的特色。

师:那你准备将所有的素材都用在作文中吗?

生1:我觉得可以呀,有什么不好吗?

生2:我觉得有些素材可以不用,如第二个和第四个。我们是向别人推荐一个游玩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方言我觉得游客是不会感兴趣的,它的节庆文化也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才会体现的,如果游客去的时候没有赶上节日,就感受不到它的特点。

生3:我觉得第一个和第三个好,因为大部分人对美食都比较感兴趣,美食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对人的吸引力很大,它的味道肯定和我们平时在家吃的有很大差别。此外,旅游景点一般都有很多体现当地特色的商店,在那里游客就可以了解当地民族服饰的特色。

通过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认可上面两位同学说的话。由此可见,素材是有优劣之分的,好的素材会为文章加分,能够成为文章的精华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素材。

二、延伸古诗词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虽然古诗词背诵、短文阅读、字词学习的内容很多,但却淡化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能够体现一个人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借助“微写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有很多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各有特点,有抒情的,有写景的。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要为学生分析不同字用在相同位置它的意思有何不同,比较哪个字用得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样好诗词也是改出来的。说到诗词的修改,我们就会想到历史上炼字的典故,炼字最经典的故事就是“推敲”一词的来源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是描写诗人苦苦思索、字斟句酌的情形。有时一个字就可以表达作者的多种情感,有时一个字就可以体现古诗词的中心思想。现在,炼字也常常会应用于小说、散文等文体中。由此可见,炼字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中炼字的意义和效果,让学生将其应用于日常写作中。

例如,孟郊的《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的“密密”和“迟迟”就特别值得教师关注。又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是三首古诗,讲解古诗词时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翻译古诗词,再介绍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思考古诗词蕴含的意义,并将自己的见解写成一篇小作文。再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字面意思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就可以引申很多不同的版本。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不同学生对同一首古诗词的理解也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翻译古诗词,并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写一篇小作文,文体不限。显然,这首诗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大漠、燕山、沙和雪、月和钩,有实写,有虚写,有意象,有意境,学生根据这些事物、景象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三、借助归纳,开展微写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每节课中,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作者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开国大典隆重热烈的盛况,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并根据时间顺序和大典进行的事项总结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详细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理清文章结构了,而不是在写作时想到什么写什么。记叙文是小学语文课文的主要体裁,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写一些记叙文,让学生描述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趣事或引人思考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白鹭》一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对比、直接描述等方式充分体现了白鹭的美。《落花生》一文中,作者根据“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描述了平凡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桂花雨》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珍珠鸟》一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世界、人生、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讲解这些课文时,应重点为学生介绍作者的写作技巧,每讲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后,还应对这些课文进行汇总,比较它们的异同之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将这些常用的写作手法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合理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微写作,要突出事物的特点。当然,对比手法除了用于事物的比较,还可以用于人的比较,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家人、朋友、老师的特点,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个性和习惯进行微写作。

四、抒发真情,开展微写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写作方法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篇课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开头运用了一组排比句说明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可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教师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读生字词,朗诵文章,理解意思,再让学生背诵课文,模仿抒情散文的写法,自己写一篇小短文;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堂作业,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学习情况;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增强了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核心素养。又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难忘小学生活”。六年级学生的心理要比四五年级学生成熟一些,他们基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教师不需要再“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分析、学习、思考问题,只需稍加引导、点拨,让他们自主完成微写作即可。难忘小学生活,即难忘与同学、朋友、师长相处的点点滴滴,小学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关于童年、成长、告别等,这些都是常用的素材和写作主题。这个主题是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都能切身体会的,学生的素材比书本上的还要丰富、有趣,更能打动人。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作习惯。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