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特点,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这一重要载体,让革命文化资源成为“跨越百年的红色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在生动感人的革命文化教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立足课堂,让教材述说历史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合了较多革命文化资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运用,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党的重要会议、党的重要领导人的革命故事、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成果等内容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第一框“新中国的生日”教学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是知道国庆节是新中国的诞生日,了解国庆节的由来,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感恩和崇敬先烈,珍惜和热爱当下的生活。二是国家的象征,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的基本礼仪。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国家意识,理解国家象征,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的基本礼仪。教学难点是:明白新中国来之不易,感恩和崇敬先烈,珍惜和热爱当下的生活。我主要通过“故事中了解国庆、调查中理解国家象征、情境中落实行为”三个活动设计来达成目标。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阅读“国旗、国歌、国徽的由来”“中国烈士纪念日的由来”“新中国国庆节的来历”等资料初步了解。课中,结合课本中 “新中国开国大典”“烈士纪念日少先队员祭扫革命先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生活中升国旗”的图片,以及绘本故事《我该怎么办》,让学生结合课前调查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和情感体验,学生都明白了新中国来之不易,增强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从而懂得要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珍惜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革命文化主题”为主线编排的,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年龄小,五年级学生对历史了解不深。因此,这一主题单元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文图影像资料查找、了解之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片、故事资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谈感受。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教学中,教师结合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图片和“活动园”中李大钊牺牲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组织讨论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从而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五年级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 “活动园”中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大厅的“铜墙铁壁”雕塑和百团大战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讲故事、谈感受,体会中华儿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运用课本中的革命文化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重大历史事件、革命人物,能够让新时代小学生生动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进程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进一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二、漫步校园,让文化浸润心灵

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墨子曾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之说,强调的是环境的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给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环境:让学校到处都是无声的教育,让学校成为有引力、有活力、有动力的磁性教育场,吸引着学生,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目前,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成学校建设的重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生动活泼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的关键。

比如,我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本地红色教育基地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英雄故事、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都生动地呈现出来。学校定期在此开展少先队队会、主题教育班会,思政课教师通过校园主题思政课,语文教师通过校园文化学习征文等多种方式,给小学生以心灵的营养,用实物引发情感体验,于源头处释放正能量。带着目标的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既是无声胜有声,也是润物细无声,为学生建构了一个立体的教育成长空间,启蒙道德情感,促进道德品质形成。

除此之外,邀请本地红色基地宣讲员、英雄人物进校园宣讲也是重要的革命文化资源浸润的方式。每学期,我校都会举办宣讲活动,为学生、教师讲述革命故事。生动感人的故事宣讲,革命烈士、革命先辈、革命英雄的伟大壮举甚至平凡小事都让师生感动不已。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学习英雄的品质,就在每一次的宣讲中落地生根。

三、走向生活,让阵地培育品行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强调: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顶层设计,是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

因此,革命文化资源的“课后延伸”,就是要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的价值,让学生实地参观,将学生带出思政课堂,亲自参观革命先烈当年生活、战斗甚至牺牲的地方。去与不去,教育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就让思政小课堂成为生活大课堂的真实再现,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我们宝鸡有众多革命教育基地,“清明节、七一建党节、中国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我校都会组织师生走进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师生开展教育活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今年清明节前,我校组织全体党员和部分少先队员前往宝鸡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开展“学党史、祭英烈,感党恩、跟党走”党建带队建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党员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为英烈敬献花篮;全体党员在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员进行致敬英雄诗朗诵;师生参观纪念馆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感知家乡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在这庄严的气氛中,在这神圣的环境里,每一名党员、少先队员的灵魂受到洗礼。党员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少先队员坚定了自己的理想,革命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生动体现。活动后,我们组织党员写心得说体会、少先队员主题队会上谈感受立志向,进一步深化了活动,升华了情感。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我校进行资源运用的主要方式。除了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外,各班家委会在学校家委会的统一安排下,通过班级申请、学校家委会审核、学校审批的程序组织开展家校活动,各班家委会组织班级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或者前去参观,或者邀请纪念馆宣讲员进课堂开展“家长讲堂”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革命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要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让革命文化资源成为“跨越百年的红色对话”的桥梁,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