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让学前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同时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教育科研状况和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对于那些生活条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送孩子去接受学前教育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国教育扶贫中,对于学前教育有很多政策,比如“学前一年免保教费”“学前困难家庭生活补助”政策,让更多的山区贫困家庭享受优质学前教育,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


目前,我园辐射片区七个村共享一个幼儿园。由于幼儿园设置较远,很多幼儿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没时间送孩子,选择自己在家或者在村子里的私人托管中进行学前教育(其中包括每个村子里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的学前幼儿),这些家长和托管负责人缺乏专业培训,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同时,这些机构也不符合国家标准,这对当地学前教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没有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山区学前幼儿,无法建立学籍。因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前幼儿来说,他们不仅丧失了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这些家庭也失去了享受国家学前教育扶贫政策的机会。

在进村入户扶贫大家访的活动中,我带领全园六名教职工先后在这七个自然村进行结对帮扶活动。走访过程中,那些在幼儿园就读的贫困学前家长都感谢国家给他们提供的好政策。然而在与那些不在幼儿园就读的学前幼儿家长交谈中,我们发现限制学前教育的“瓶颈”有以下几个:首先,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学前幼儿家长为了提高生活水平,都离开家乡去异地打工寻求满意的收入。多数学前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在家进行生活照料,他们还要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所以多数学前幼儿只能在家里或者托幼机构,祖父母辈对学前教育一无所知,幼儿到了入园年纪,还在街道游玩或者在家闲待,这些学前幼儿直接丧失了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其次,父母外出打工,导致这些贫困山区村子里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和照顾,孩子身心受到影响。在托幼机构上学的学前幼儿又只以学习拼音、数学为主,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前教师的心理关爱和情感疏导。很多学前幼儿形成了自闭的心理和叛逆攻击的情绪;此外,父母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水平的先进性表现为思想观念的先进性。许多学前幼儿家长思想观念滞后,存在偏差。他们觉得学前教育不重要,只要孩子不哭闹就可以;国家扶贫政策只要给我发东西、发钱就好,至于我享受什么不知道;接送孩子上公办幼儿园耽误自己时间,还不如干活挣点钱贴补家用。由于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需要家长自费供幼儿上学,很多家长觉得教育投入过大,他们收到的教育回报过少。

针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扶贫工作,给农村学前幼儿一个美好的未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从制度上,要加强领导,保证学前教育扶贫政策落实的顺利进行。上级政府要提高学前教育扶贫“普惠性”的认识,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学前教育扶贫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学前教育扶贫的落实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着重解决未享受国家学前教育扶贫政策的幼儿入园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从资金上,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上岗、培训。上级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对硬件条件弱的公办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达到适应学前教育开展的园区。加强学前教师上岗、培训工作,实施“学前教师稳定工程”。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实施者,要提高幼师的素质,必须重视对幼师的招聘培训工作。以幼儿园园本培训为主,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根据山区教师的实际需要制订课程,选择使用的教材,定期进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当地资源,认真研究、系统思考、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学前教育的“新路”。

从意识上,提高山区家长的意识。利用节日或者主题活动的机会,邀请更多的非在园幼儿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学前教育讲座,分发宣传单。在家长间普及学前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特别是充分利用每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这一平台,组织系列开放教育活动,增进亲子间交流机会,让家长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山区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贫困现象主要是教师师资不足、贫困家庭幼儿未入园、不能享受学前教育扶贫政策等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山区幼儿园具有较为充足的师资,同时多角度、多举措保证贫困家庭幼儿“都入园”“入好园”,让他们都享受到均等化、优质的学前教育。从而推动山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落实与提高。

作者单位: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胡店幼儿园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