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经费来源及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然而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因此,有必要构建符合高职院校业务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课题: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ZJYB19—141)。

研究理论

所谓内部控制,是为了使各项业务活动之间相互支持、制约、有机联系起来所采取的规范及措施等,是为了改善单位内部管理、增强单位竞争力、提高单位员工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作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最基础的要素,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基础,它的存在可以使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高效运行,是高职院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及促进学校良好发展的前提,同时,它还影响着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环境的氛围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内控意识。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被誉为内部控制的风向标、晴雨表,通过对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及时有效的甄别,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风险评估包括合理的控制目标、识别潜在风险、各类风险的分析和风险的有效应对等。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重点、分步骤、有计划地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特定程序,把风险控制在高职院校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保证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具体包括业绩评价、职责分离、信息处理、授权审批、预算控制等,它是高职院校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4.信息沟通

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是信息沟通中的主要内容,信息沟通具体包括信息的收集、沟通、举报、投诉等,它是高职院校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载体,也是高职院校内部教职员工能够准确及时获取与高职院校各项活动有关的信息渠道,其通过教代会、教师大会等形式在学校内部传达,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内部的控制质量。

5.监督

监督是指检查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服务活动,监督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体系是否健全,学校的运行是否高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对应的评价和反馈结果,然后提出诊改建议,这里的监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般可采取专项审计、对账、资产盘点、财务审计等方式进行。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现状

1.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不畅主要体现在内控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目前,还有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内部控制点设置不够合理、业务流程不够清晰、规章制度比较陈旧等问题。现代管理制度要求实行内部会计控制,但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还包括文化传承、扶贫开发、基本建设等工作,需要协调多方面的资源,其内部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相关工作能否落实到位,且高职院校中的专家学者、普通教师等大部分都只关注自身的研究领域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本校管理等方面的关心和了解比较少。比如很多教师反映财务报账手续十分繁琐,这可能是由于他们不了解财务报账手续的设置,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了解才导致他们不是很认可学校制度规定中的一些流程设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环境还不够顺畅,推行规范化流程时相应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到位,造成后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其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抵触。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的时间还不长,部分高职院校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还不到位,只将内部控制看成是少部分人的工作,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缺少相应的学习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

2.风险评估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较少一部分教职员工认为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各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大部分被调查的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对内部控制所涉及的问题表现出的是“无所谓”“不清楚”的态度,甚至连一些中层管理干部也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认为作为财政拨款的公办院校,只要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就行,没有专门设立岗位对各类风险进行检测、评估、预警等,同时还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运行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比较弱。

3.控制活动

(1)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根据调查及访谈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大部分教职员工都是按照自己熟悉的工作流程办理相关业务的,学校并没有对各项业务的规范、流程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定。办事的业务流程设计也不够合理、手续比较多,造成部分教职员工对办事人员的工作方式产生不满情绪,教职员工普遍反映办事时间长、程序复杂、审批手续多,尤其是与外界的交流和业务往来中的报销程序更为复杂。

(2)岗位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公办高职院校按照要求都进行三年一个聘期的全员聘任,但新上岗的教职员工对业务并不熟悉,工作的开展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期间就更谈不上风险评估、监督等了,造成的后果就是工作效率较低,部分风险未能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应的防范。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业务核算的,对高职院校的日常财务、预决算、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协助党政一把手开展相关工作,它有别于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职院校即使设置了总会计师,也是有没有财务专业背景、没有财务工作经验的分管领导担任的,由于个人专业知识的限制,加之他们对具体业务也不是很了解,导致总会计师的岗位设置成了一个形式,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资金管理中的风险依然难以得到有效的防范。

4.信息与沟通

(1)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智慧化校园系统,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使用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办公,这造成很多教职员员工不能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工作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对自己学校发布的公告、工作动态、规章制度等不是很了解,回应也不够积极,而学校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2)信息化系统不健全

现有的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虽然大部分在正常运行,但大多都是停留在各个部门这个层面上,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衔接机制。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整合学校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难以进一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全覆盖,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工作决策。

5.监督

学校的外部监督一般是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而内部监督多是由学校内部纪检、审计、监察处负责的。大部分教职工都认为审计、监察处等部门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其他部门工作的制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构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教职员工的增多,部分高职院校相应的软件建设还没有跟上,其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1.不断完善控制环境

(1)提高认识,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此项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如果自身都没有认识到位,认为内部控制不重要,那么内部控制体系也将变成一纸空文,学校的运行风险将会变高。因此,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学习上级有关财务工作的文件、政策,不断加强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坚持按照制度办事,不触碰财务红线,遵章守纪,以身作则。同时,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操作层面的业务进修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在财务工作方面的新规定、新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师生员工普及内部控制知识,解读文件政策。

(2)健全制度,重视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如果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无法及时适应高职院校的各种新变化,这可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的有序运行。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设定风险评估目标、识别各类风险、风险的有效防范等都是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风险划分为一般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等类别,然后根据这个进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针对不同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有重点且分步骤地进行排查和解决,从而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的发生。

3.改进控制活动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合理设置各种指标,并且跟踪评价考核各部门,对学院的收支核心业务要逐笔登记,责任到人,避免出现各部门、各业务人员相互扯皮的现象,各项业务流程的办理人员要在办理的过程中逐一确认、签字。尤其对大额采购、基建等,审计处要不定期地对各项票据进行审查,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按照采购程序规范采购流程,强化采购的事中和事后监督,并且要在采购后续的验收环节中做好把关工作。在资产的分配、调拨、保管、报废工作中做好台账登记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化管理。对学校的各种科研项目要优化管理流程、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激励力度,使其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对建设项目要重点关注项目的申报、预算、审核、实施、验收等。

4.加强信息与沟通

首先要完善信息化系统,正确地输入相关的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等,科学合理地设置信息化系统,保证内控的执行力度。同时,高职院校要增强自身的信息化公开力度,将各类项目执行情况、人员招聘情况等内容通过信息化公开平台进行公示,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校整体的工作效率。

5.健全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引入外部审计机构和强化内部审计两部分。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在强化内部审计时,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监察审计处的独立性,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同时,将内部控制的各项指标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责任到人、到岗,强化时效。

结 语

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主要是基于国家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运行体制较为单一,高职院校要想理顺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不同关系,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就要通过落实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健全信息系统、细化监督机制等环节,然后一定要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静.高校项目资金管理的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8(20):206.

[2]杨汉荣.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财务管理完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68.

[3]王朝侠.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7(18):198.

[4]王海妮.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20(1):93-98.

[5]林钟高,徐虹.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J].会计研究,2009(3):64-71+95.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