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流,承担着人文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任务。但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文学教育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和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学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其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随后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新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文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途径

课题:陕西省重点公关课题《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与利用的研究探索》(课题编号:19GG015)。

文学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文学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由文学教育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1.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坚持和遵循历史,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文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接和融合。例如在讲解鲁迅时,教师要对鲁迅的出生背景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解读,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创作的动机与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了凸显当时学者对于民主、和谐、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使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强烈的自我觉醒意识。只有将时代背景讲解透彻,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主要体现在高校文学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材方面。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等,还要尽可能地将这些作品的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文学教育中,可选作品较多的作者主要有鲁迅、沈从文、赵树理、余秋雨等,这些作家的作品都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铁凝的《玫瑰门》等,也应选在高校文学教育中,用以填充学生对同一时代的认知和了解。实践证明,只有充分遵从教材的价值原则,才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落实。

3.美学原则

美学原则相较于历史性原则和价值原则而言,是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本质。美学原则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刻板的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艺术化,多元化、审美化和个性化。文学教育的作用在于反映我国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因此,文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势必要建立在人们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感受的情感世界与艺术世界,恰恰也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内涵。例如,老舍的《茶馆》是对光明和美好社会的渴望;郭沫若的《女神》将革新精神写得淋漓尽致;鲁迅的《野草》则是自我觉醒的突出代表。教师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美学原则,让其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精神意义和价值。

文学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文学教育对于思政知识和道德教化的作用是贯穿于我国思想发展始终的,最早在《论语》中就已经提到了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到了秦汉时期,更是将文学教育提高至治理国政的高度。随着时代的改变,我国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但“文以贯道”“文以载道”的观念经久不衰,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对于文学教育的重视。因此,文学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教育能够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思想性。在文学教育中,文学作品能够用生动的文字反映客观事实,用艺术的语言展示作者的情感世界,对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文学教育的功用远不止于此。文学教育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点就在于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文学作品的思想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蕴含其对世界、对生命的感悟。在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会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使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文学教育中的语言表达会给人留下充足的空间去品味和感受其内涵。

除此之外,文学教育的另一作用还在于传达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等故事,就是教大家做人的道理,从浅显的故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文学作品对于人的培养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2.文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文学教育离不开审美活动。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语言的描写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大家从中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教育所具有的审美性。文学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优秀的文学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而消极的文学作品则会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文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对题材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学生都是家庭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导致学生在与他人的日常相处中不懂得分享与协作,无法对自身价值和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而这恰恰是文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文学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从名人传记中汲取力量,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都能实现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完善。

除此之外,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还体现在文学教育的“立人”特性上,能够为学生丰满理想、提供关怀,可将学生所有的情感需求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用文字感染每一位读者,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中获得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学素养,继而陶冶情操,达到完善自身人格的目的。

3.文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教育对想象力的提升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作品对作者的想象能力有较高要求。二是文学作品的鉴赏需要读者具备充沛的想象力。作家在进行创作时,都会为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而这一空间会促使读者充分调动想象力,运用个人丰富的经验对作品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解读。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将秦可卿的死写得扑朔迷离,为读者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间,而因读者个人经验的不同,大家对秦可卿之死的解读也不相同。由此可见,文学教育在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在文学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我信念与理想融入作品,以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对于学生而言,在阅读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审美品位,以便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途径

1.正面引导

文学教育中存在大量能够振奋人心的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这些作品描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主人公勇于承担自身责任的精神,可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文学作品对于现实问题的批判也是非常尖锐的,如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张平的《抉择》等,这些作品对社会实际情况及历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正确观点和判断,能够对读者起到直接的教育作用。在文学教育中,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是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仅是教师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还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文学教育中,教师可将这些优秀的作品作为教书育人的基础,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情操的学生,而这也正是高校文学教育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和倡导的方式。

2.侧面激发

教育作为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全方位地展开。我国文学的新起点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在后续的发展中,又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冲击,因而出现了一部分反映现实残酷、复杂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引导学生直视现实社会,把握当前社会的生存本质。这些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打破了以往以“美”为主要审美形式的文学写作方式,转而以“丑”为典型,代表作主要有余华的《兄弟》、苏童的《妻妾成群》、莫言的《酒国》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会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一定的困扰和影响。因此,在讲解这类型的作品时,教师要注意区别对待,为学生做好侧面引导,指导学生抛开表面上的丑恶与残酷去探寻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美好和温暖,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健康地成长,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坚定立场

在高校文学教育中,其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是小说,而小说中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着快乐与悲伤,善良和丑恶、理想与现实等几乎囊括了人生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小说情节大多是从这些矛盾入手,如余华的《活着》、王蒙的《蝴蝶》等,这些作品内容的构成较为复杂,教师在讲解时要仔细甄别作品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从中找出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拓宽学生的阅读层面,使其能从多维度理解文学作品,以实现树立牢固观点和坚定正确立场的教育目的。

4.因材施教

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核心。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意识到这一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无形中将其有效贯穿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文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实际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文学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学教育环境,以便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 语

学生应主动、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教师而言,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获得新的感受和领悟是其在文学教育中的主要任务。而对于学生而言,积极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努力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情操,通过文学教育获得思想方面的提高,也是其主动肩负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董颖.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3):202-204.

[2]徐美娟.高职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9(5):88-89.

[3]张伟.经典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影响[J].语文建设,2016(36):98-99.

[4]王婷玉.当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7(1):164.

[5]龚翠英,王永富.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11):104-107.

[6]徐丽华.浅谈文学教育对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30-31.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