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模式是新形势下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及高校育人的基本要求共同决定了高校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会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社团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当下高校社团管理现状研究分析,再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育人环境的变化,在管理制度、理念、评测反馈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关于高校社团管理的一些创新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校社团管理 模式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为榆林学院辅导员思想政治研究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社团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SZ09)。

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的要求变得十分明确,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尤为明确。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高校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而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社团管理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随着高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何对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提升社团的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是当下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对高校社团的重要意义

1.社团教育导向的改变

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学校将企业的发展和要求引入高校教育体系之中,直接改变了社团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这是有区别于传统高校社团教育目标和要求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高校社团教育目标和要求,传统的高校社团教育是基于学生、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校企合作模式实施之后,为了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高校社团教育目标和要求更加倾向于企业的要求,当下的高校社团是基于高校学生、面向企业要求、服务于社会培养人才的。

2.社团社会资源的改变

高校社团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其作为学生组织的特殊性,很多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则能为社团提供更加丰富的经济支撑和进行实践的资源,在传统的依靠社团联合会经费划拨的基础上,高校社团与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模式,这能够为社团提供更加丰富的经济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团的活跃性和存在感。虽然企业是有区别于高校的组织形式,但是企业也可以为社团提供更加丰富和专业的师资及实践环境资源,从而有效地增强社团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高校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角色转变

校企合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上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使得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社会的用人要求,并且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传统高校社团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是基于教学基础上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拓展。但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高校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中最贴近企业模式的一种团体,对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是最为敏感的,因此在高校教育中高校社团所承担的角色开始出现变化,在辅助的位置上开始发挥出主导作用,这样的高校社团组织才能真正地发挥教育培养的作用,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高校社团的管理现状

1.自我定位不准确

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变。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社团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全面配合高校学生教育模式,这就直接导致高校社团管理完全是被动式地为高校社团教育服务,缺乏了管理在高校社团组织和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管理的重要作用,导致高校社团完全从属于高校其他管理机构,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

2.管理措施亟须加强

随着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文件有效地提高了高校社团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高校社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然而,受传统高校社团管理模式的影响,一些具体的管理政策和措施落实较为缓慢。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在学生教育方面过于重视技能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高校社团管理比较弱,使得高校社团的素质教育作用无法发挥出来。虽然部分高校为了适应社会要求推出了一些对应措施,但由于社团管理的特殊性,推出的很多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不是很好。

3.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社团管理中,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的管理,其中大部分人员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因此在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这就直接导致了社团的管理工作效果不是很好。同时,高校社团管理目前多是以自愿及志愿的形式进行的,这就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高校社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

据了解,很多高校的社团归属于团委负责管理,将全校的多种类型的社团归属于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个人管理,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刻板,不能做到分类管理和指导,这极大地降低了管理的效率。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社团的种类和差别逐渐显现出来了,但是社团管理制度却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及时的调整,缺乏灵活性,这非常不利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

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社团必须准确定位自身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改变传统高校社团管理理念,优化管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光添彩。高校社团还可以依托企业的技术资源及资金资源,在以下方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积极开展高校社团实践活动,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认识,构建新型社团管理制度框架

目前高校学生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多培养专业型人才,但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社团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在社团管理工作中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构建管理工作和学生培养效果反馈机制,依托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高校社团管理的综合优化。与此同时,还应该给高校社团管理工作建立一个性能优良的管理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并以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需求为基础,推出不同的学生社团活动计划,从而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使其具备社会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给高校社团管理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作为保障,确保社团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更新观念,多元化社团管理模式

在高校社团管理过程中,需要管理者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高校社团作为高校独立的学生组织,在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社团的具体事务管理中要尊重学生,从学生视角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重视社团教育对学生正确观念形成的引导作用及塑造作用。此外,构建多元化的高校社团管理模式,认真分析当前高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企业资源引入新型管理理念,完善社团管理工作中的互动及反馈机制,并利用企业管理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社团管理方法。同时,在引进新型管理观念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对比社团管理与企业管理对象之间的差别,适当改变社团管理模式观念,以更好地适应高校社团管理工作。

3.完善社团管理测评和激励体系

在对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分析中发现,由于社团组织的隶属关系导致社团管理工作在学生测评和激励体系中无法得到体现。因此,高校社团管理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社团管理工作中涉及学生参与度、配合度的相关指标都纳入到综合测评当中,以降低社会功利化的观念对社团管理工作的冲击和影响,使社团管理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从而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自身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4.推动社团管理队伍建设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素质锻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除了给高校带来社会需求导向以外,也为高校社团带来了企业资源,因此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校企合作给高校社团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高校社团带来了一定的资源支持。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在社团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很多学生管理人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所谓的社交活动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及时给出应对措施,使高校社团管理能发挥正向作用。针对当前高校社团管理队伍人员存在的问题,利用企业资源,采用“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队伍建设。对外引进企业专业人才,促进高校社团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内开展培训竞争机制,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要为社团管理提供基本的人员保障。

5.建立社团管理效果反馈机制

校企合作背景之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的核心,基于社团管理的社团教育作用需要通过不断反馈来促进社团管理的持续改进。对此,可以建立包括企业专业指导人员、院校教学指导人员、学校专业教师、学生代表、企业信息人员等为一体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社团管理工作效果的有效反馈,推动社团管理的持续发展。

结 语

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为强化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作为高校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社团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化认识,提高重视,从制度入手,改进管理理念,创新反馈评测体系,提高管理队伍水平,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提高高校社团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甜甜.高校社团管理“3+”模式探析[J].才智,2020(1):242.

[2]宋磊,杨卓懿,于利民.应用型大学实施产教融和、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63-64.

[3]席子涵.中外高校社团管理的价值规范和法律依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28-29.

[4]刘小夏.以社会网络嵌入视角分析新媒体下高校社团管理——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7):143-146.

[5]孟洁.创新性管理思维模式下中外高校社团管理模式辨析[J].亚太教育,2016(9):216.

[6]陈会,毛明,张文静.高校社团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问题及对策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3):150-151.

[7]陈建红,蒋飞燕.高校校企合作社团指导老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轻工业,2010,26(9):185-186.

[8]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9]陈红春,龙治坚,胡尚连,等.校企合作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4):242-244.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