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巩固学生所学,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节奏的调整很有帮助。可以说,有效的提问对师生的课堂互动生成、学生思维的启迪、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有效提问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同仁提供帮助。

一、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当下,课堂教学的热闹在于“满堂问”,是在“小手林立”中完成“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简单明了的问题,缺乏“为什么、怎么办、疑问在哪、问题在哪”等能够将课堂引入更深层次的探讨问题。此外,害怕学生回答错了,害怕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等,也是一部分教师不能有效提问的原因。为了消除这些障碍,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对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了然于胸,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要对每节课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拓展,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将课堂提问真正地用于推动有效教学上。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有效提问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在思想上重视,才会在提问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才会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二、提问要生活化、趣味化

二年级学生学习了乘法表,会简单计算乘除后,我在该章节复习课前让学生结合学校秋季运动会,统计班里参加跳绳、踢毽子、跳远等人数,找一找这些人数与小组人数的倍数关系,如果不是整倍数关系,给哪个项目加几个人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在课堂上,学生告诉我跳绳的有23人,踢毽子的有18人,跳远的有34人,目前,每个小组是6人或者8人。我以第一小组8人为例,问学生:23加上几或减去几可以用九九乘法表中与8相关的口诀计算呢?学生积极回应,23加上1等于24,可以用“3×8=24”计算;23减去7等于16,也可以用“2×8=16”计算。之后,我又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致很高,回答思考的时候也把加减乘除运算都复习了,这比复习课让学生单纯地罗列算式或做卷子更有效,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学生自己统计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和他们相关的,这样他们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三、问题要有针对性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问题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我的分层提问不会很明显,而是“步步为营”。例如,讲授数的性质——认识“0”这个数字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第一组数是“0.1、0.01、0.001”,第二组数是“1、10、100”,这两组数中的三个数是由哪些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有何不同?(3)请总结一下数字“0”的特点,你还知道“0”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三个问题由简到难,层层递进,每个问题都建立在学生能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从描述现象到思考规律,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认真倾听了同伴的回答,在总结“0”的特殊性时也能集思广益,这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活跃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要求。

四、在关键节点设疑

课堂设疑的关键点往往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有课堂导入环节,有重难点知识讲授环节,还有为下节课铺垫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预设,用直接提问、反问、启发式提问、铺垫式设问等方式做好问题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我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设计停车场的停车位置,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看一看用长方形画车位好还是用平行四边形画车位好,为什么?这是一道课后拓展题,学生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他们的绘图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好的问题能够给人以新的思考空间,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新起点。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有效提问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提问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课堂因有效提问变得更加优质、高效。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