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内涵丰富,情感细腻,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让人难以用语言形容。因此,诗歌教学难就难在这个无法言说的美感上。你可以在阅读或朗读中感受它的美,却很难分析鉴赏美的意境。有时候,你教了,诗歌就失去了那份独特的美。就诗歌教学而言,我以为这种意境就在于“歌咏”,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这样一来,教学似乎也变得更加简单一些了。

笔者以《诗经》中的抒情名篇《蒹葭》为例,对诗歌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蒹葭》是一篇唯美的诗歌,文字唯美,画面唯美,意境唯美,情感唯美。那么,我的课也应尽量向唯美靠拢。

一、仔细阅读,让学生体会诗歌文字的唯美

初读,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让他们对照注释自由朗读,互相纠错,集体强调。

二读,我要求学生找出韵脚、叠词,读出韵律美。有学生很快就找出了韵脚,并且配乐朗读了诗歌,她的声音纯净、柔美,一下子就把听众带进了蒹葭苍苍的世界。有学生分析了韵脚和叠词——“苍苍”“萋萋”“采采”的作用,得出了诗歌音韵和谐、声音延绵、苍茫浩大的结论。

三读,让学生找出重章叠句,读出结构美。学生先朗读了三个写景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并谈了自己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露水凝霜逐渐消退,作者的内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盼望变得焦急,甚至迷茫。接着我带领学生分析了诗中的“长、跻、右”与“央、坻、沚”几个字,让学生从中体会诗歌文字的唯美。

二、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唯美

配乐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诗歌的再创作,这是一个用声音诠释美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极其唯美的古琴配乐《梅花三弄》,让学生分组朗读,感受《蒹葭》的画面美和意境美,并要求学生以“我依稀看见____”这个句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有学生说:“我依稀看到了伊人在水一方袅娜浣衣,痴情的少年越过万水千山努力追寻。”有学生说:“我依稀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女子在风中起舞,衣袂飘飘,恍若仙子。”还有学生说:“我依稀看到了芦苇起伏,伊人若隐若现,痴情的男子怅然若失。”这时,我要求学生再次细读全诗,以“我仿佛听见了_____;我真切地感受到了_____”的句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伊人在清歌一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痴情少年对伊人的爱恋。”有学生说:“我仿佛看见了少年历尽艰辛追寻伊人的身影,我仿佛听到了他求而不得的声声叹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少年对爱情的渴望。”有学生说:“我仿佛听到痴情少年为美丽的伊人吟唱着炙热的情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追寻的痛苦与快乐。”还有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流水潺潺,叹息声声,我真切感受到了追求理想道路的艰辛与不懈。”我接着问:“伊人,是怎样一种形象?”学生一致认为,她是一位美丽、纯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我追问:“因为伊人的身份、面目含蓄朦胧,大家众说纷纭,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伊人是美好的事物,是远大的理想;有的认为伊人是人生的目标;也有的认为伊人是一种更高的社会理想……

课后,我对《蒹葭》进行了总结: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怅然若失的情感,从哲学的角度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人们对完美世界的追求。

三、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蒹葭》的理解。有学生展示了一幅画,画中女子长发飘飘、背影朦胧,让人遐想无边,正好与“在水一方”相契合。有学生展示了硬笔行书《蒹葭》,他的作品在大屏幕上一出现,大家都被震撼到了。有学生展示了一幅苍茫的大山图景,她说画里看不到人,伊人被挡住了。我答道“此时无人胜有人。”最后全班女生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演唱了每一章的写景部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男生深情地朗诵了写人追寻的部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切都是那么的唯美,让人怦然心动。

《诗经》是一个万花筒,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蒹葭》是经典,是诗歌,我们深情地诵读;《蒹葭》是国风,是民歌,我们深情地吟唱。今天我们一再倡导阅读经典,为什么?因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在那里,思想在那里,根在那里。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