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群”字,顾名思义就是多的意思,也就是用多个文本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其种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生根发芽,各种研究思潮纷至沓来,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尹祖琴老师的“议题宽泛说”,还是蒋军晶老师的“提高思维论”,都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拓展形式。通过“同”文阅读,体现阅读的真实性,借助“异”文赏析,体现阅读的灵活度,与此同时阅读材料还要固守根本,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唯有此我们才能让群文之路越走越宽,越来越深。


一、文本要“同”,体现阅读的真实性

既然群文阅读大受欢迎,就必然有它的优势。它是把几个文本进行概念上的糅合,然后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阅读的活动。学生对这个整体理解得越彻底,课堂表现就会更自由,收获也会更加丰盈,最终达到理想的阅读彼岸,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美好愿景。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文章,从体裁上它们并不是同一类的,有精炼的古诗,对仗工整、语句优美的文言文式散文和对比强烈的事理说明文,但表达的情感却是同一类的——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它们的组合确定了“群”的结构,“读”的目标,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新天地的“地图”。这个地图,不是控制自由的枷锁,而是教师灵活引导的轨迹,沿着这个脉络的轨迹,阅读的目标也会逐渐明晰,真实的情感交流会缓缓流淌在“群文”的百花丛中,学生因此也会汲取群文阅读的花蜜。

二、赏析要“异”,体现理解的灵活度

群文阅读是把与议题相关的一组文章有效组合起来,放到一个阅读空间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价值在于扩大语文课程的框架,补充学生阅读中的缺憾和不足,促进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在阅读中追求一个“同”字的理想下,我们对文本的赏析要注重一个“异”字。这个“异”不是追新求异,也不是潮流时尚,而是学生对一组文本中各篇文章的个性化理解,是学生的真情流露,也是思维灵活性的绽放。不因为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而失真,也不因为所谓的与众不同而无的放矢,这不正是群文阅读最初的研究目的吗?

以《骆驼祥子》《小兵张嘎》《刷子李》和《临死的严监生》四篇课文为例,它们都与人物描写有关,又各具特色,既有共同的切入点,又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祥子的结实健美,嘎子的机灵敏捷,严监生的爱财如命和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来体会人物的特点,然后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印象。我们并不是非要将一群文章放在一起翻来覆去的分析,而是要能紧扣文章脉络,依据目标定位,鼓励学生真实自由地进行表达,不人云亦云,亦不无中生有。群文阅读丰富了学生阅读的“量”,提高了整体阅读的“质”,学生轻松,教师欣慰,此为阅读核心价值之一。

三、选材要“本”,体现材料的生活化

纵观诸位专家学者的论说和课例选材,都紧扣了一个“本”字,即生活之本、生命之本、童心之本,无不是生活的浓缩,生命的诠释,童心的绽放。在“一群群”文章登台亮相之后,它们或为诗歌,或为散文,亦或者为小说节选,它们看似毫无瓜葛,实则关联诸多。

群文阅读之优势固然值得推广,但不能为了“量”而忽略“质”,不能为了表现教师的技艺高超而让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亦不能为了所谓的核心内涵而让阅读偏离了生活的轨道。教师推荐或者选择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读得酣畅淋漓,而不是索然无味;要让学生赏析得有滋有味,而不是囫囵吞枣;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而不是深不可测……

群文阅读,以其崭新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生活,尊重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实现了语文学科所一直追求的核心素养。只是其系统性、长期性的学科特点,要求着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人文意识,能够深度融合各种有利因素,引领学生行走在阅读的新航道上,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阅读生命,丰富其阅读视野。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张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