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怎么教”一直是一线教师实践研讨的话题。怎么教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追求考什么教什么,教师的眼界将会越来越窄,学生学起来吃力,素养发展不全,甚至还会出现后遗症。因此,语文教学选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统编版语文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适合的课时目标?笔者浅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理论素养,拓宽知识背景,转仰视为俯视

1.提升认识格局,转仰视为俯视。“做教育当有大格局,培养学生应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于漪老师说:“现代教师不缺教学技巧,而缺思想与批判思维。”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大格局、大视野的姿态去认识教育,在全面育人的理念下选定教学目标,再以精湛的教学技术组织教学,方可正确育人。语文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要站在时代要求的制高点,在语文课程育人的背景下选择科学的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

2.丰富理论素养,拓宽知识背景。教师的知识背景、理论思想决定着教学理念、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在选取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素养,更新思想观念,以大格局、大视野俯视教材、课文等教学资源,不断积淀经验、练就能力,不断吸收内化形成智慧,笔者认为,以俯视的视角看教学是把准教材目标内容的关键。

二、学习教学理论,明确教学要素,变模仿为理性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主体,通过相应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的一种预想和规定。在选择教学目标时,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强调,要从学生的角度表述教学目标,他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期望达到的结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聚焦学习结果,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取舍、整合课时教学目标,变模仿性选择内容为思考分析的理性选择,这对于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内化课标理念,整体解读教材,使教学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解决“教和学达成什么”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具体性。选择教学目标要以“聚光灯”的思路,广泛梳理,逐步聚焦,层层取舍。

1.明确课程性质,把握学段要求,方向会更清晰。做个比喻,课程标准如同偌大的LED灯,其中有若干细小的发光元件就像一个个课时教学目标,这些元件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相应区域,若干个目标按一定的序列、梯度构成了具体、层递、系统的课程目标整体。不同的学科课程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课程性质,因此教育教学中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要精准找到课时目标就要从整体层面去把握,逐步聚焦,明确学段教学方向。只有明白学科整体标准,把握课程特点、内化标准要求,理解学段目标教学的“着落点”,才能确保课时目标找得准,教学方向不走偏。

2.理清教材体系,熟知发展梯度,目标更清晰。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力目标是依据人的认知、成长规律设置编排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层次递进性。统编语文教材目标要求,以语文要素梯度呈现,如“复述故事”,依据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复述能力的训练目标,二年级安排借助图片讲故事,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四年级则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故事。“阅读策略”编排三年级依据故事内容进行预测,四年级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带着问题阅读;五年级训练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六年级依据搜索信息需要,有针对性的阅读。再如“书面语言表达”,一二年级借助情境图或例子,以口头练说词组、句子为主;三四年级由模仿词、句到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由一两句话逐步到几句话;五六年级对人、事、物、景、场面等,通过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等方式,反映景物特点、表现人物心情,根据意思分段叙述等。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相互融合,若干个语文要素分布各处构成语文课程整体。这些要素以一定的主题层次递进、螺旋安排,内容十分清晰。我们还要注重学生习惯、能力的持续培养和训练。教师好比果园的主人,要清楚知道园子里东面是杏树,西面是梨,南面是桃子,北边是板栗,而且还要深知各自生长的规律,以及成熟的时节……

因而,选准教学目标,必须熟悉教材结构,理清知识能力和阅读表达的教学梯度要素。教师要抽丝剥茧式备课,明白某一学段课标要求是什么,某一年级阅读和表达有什么,教材安排教什么,单元语文要素是什么,聚焦课文、课时练什么等,只有逐步追索、聚焦目标光源,才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厘清教材内容体系,明确阅读、表达发展梯度是选准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四、理解单元要素,借助各方提示,使教学目标更精准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编排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就语文要素看,阅读、表达和习惯螺旋式分布在各学段、各单元模块中,依据不同模块的不同内容要求,其教学目标的侧重也有所不同。那么,怎样在大格局、大视野理念下,精准选择课时教学目标?在熟知课标、通读教材、明确梯度的基础上,用好单元要素,挖掘隐藏目标点是关键。

1.用好语文要素线。单元语文要素是课文、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的主线纲领。抓好语文要素这条线,教学就有了明确思路,课堂学习也就有了着力点。但是,过度强调语文要素而精雕细刻,忽视人文主题、基础性目标和文本体例等其他适切的学习内容,便会跌入重工具轻育人的旋涡,过分强化人文主题、冷落语文要素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李竹平老师在《小学语文在线》中曾发表文章说:“别把单元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这就要求教师读通、读懂要素体系的内涵,把握好这个度。借助文本样例,在品析文本中领会人文教育,探索学习文字的组合规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沿双线要素层层剥笋,恰当分解、取舍,不断思考聚焦、锤炼浓缩课时教学目标。

2.读懂文本知背景。于永正、支玉恒、王崧舟等名师,他们教学丰厚无痕、目标精准,其重要的一个秘诀是对文本样例深读细品,不断地朗读、诵读,读到文本入心,读出自己的感觉。我们不能稀里糊涂地教课文,仅凭经验感觉人为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读教材,更要深入理解单元整体,广泛阅读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把准文体特征,静心读出文本内涵,提取文本教育价值取向,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达样式和组合规律,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选对教学目标,用好课文例子的具体体现。

3.借力习题和提示。课后习题是编者依据系统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单元要素主线、文体特点,从听说读写各个角度提出的教学抓手,是课文样例在阅读、表达方面一个个细微的训练要点,是语文教学的“微光源”。课后习题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承载形式,是编者为教师选择目标提供的抓手。为此,教师不仅要解读文本内容,读懂语言表达的内涵,也要读懂课后习题训练的指向。这是提取课时教学目标的直接参照。

略读课文或某些特殊单元、特殊课文编排了阅读提示语、文中气泡、批注等,这些提示直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内容和方法,解读文本、选准教学目标,读懂提示语和批注是教师提炼课时目标不容小觑的内容。

4.参照园地栏目模块。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字词句段运用”两栏目,内藏语文要素在课时教学中目标的侧重点。可以说“交流平台”是对单元要素在课文教学中落实的汇总和梳理,“字词句段运用”是文中表达句段训练点的集中体现。教学中教师习惯性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教完课文后再教语文园地的内容,这样按部就班使用教材,会使教学目标选择的思维窄化。因而,建议教师要通读教材,读通单元所有模块的内容,尤其是要前置阅读“交流平台和字词句段运用”,这对进一步全面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揣摩不同课文应该落实怎样的目标要点具有指导性作用。

总之,用好统编教材、选准课时目标、教好语文课需要不断研究教材,长期修炼积淀。人教社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容易。”教材中阅读、表达要素编排具体清楚,确实容易操作,但是要教好首先得了解知识系统、目标层阶,准确把握教学支点。其次,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扩充知识背景,俯视教材内容,依据单元要素、课后习题、阅读提示、语文园地,结合文本体例特点、学情实际等不断聚焦圈画,从中提炼萃取适切的课时目标。再次,统编教材首次全面使用,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新的范畴,是全新的姿态和要求。因而,教师要一边使用一边研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创新、修炼教学智慧,以大格局、大视野的大语文教学观选准课时小目标,逐步落实立德树人大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 言